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全党全国全社会动员起来,以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为主要目标,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经过近5年脱贫攻坚、7年多精准扶贫,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12年至今,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19年底,全国贫困人口减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截至2020年5月中旬,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780个县宣布摘帽,目前还剩下52个未摘帽贫困县,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大幅度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攻坚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接近****,近千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有了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意味着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确保了小康社会的成色。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具有多重重大意义。认识和总结脱贫攻坚的意义,既要体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直接效果,更要总结由此产生的间接影响,还要客观分析其形成的多重溢出效应。既要总结物质层面的成效,又要呈现其在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既要看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给贫困地区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又要看到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开启新征程奠定的坚实基础。具体可以从历史、政治、实践、理论和国际维度认识。 (一)从历史维度看,脱贫攻坚目标完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才是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这些论述,深刻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只有把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短板补齐,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整体消除**贫困现象,实现中国人民苦苦追求的解决贫困、实现小康的伟大梦想,足以载入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从更高意义上讲,脱贫攻坚关系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从政治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首先,脱贫攻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指出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意义,阐明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实际上是要求全党必须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国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以人民为**的发展思想的高度,深刻指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宗旨和价值追求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 (三)从实践维度看,脱贫攻坚实践和贫困治理进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安排、实践策略和有效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创新案例和经验示范 脱贫攻坚明显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为后发展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奠定基础。中国贫困地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资金、政府债券、小额信贷、扶贫贷款以及社会扶贫资金逐年增加,年均投入过万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基础设施、住房改造和产业发展,加上对上下游的拉动,扶贫投资实际将带动数万亿社会总投资,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结构调整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明显拓宽了贫困家庭的增收渠道。如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实现增收,安排生态护林员、护草员、保洁员、治安员等公益岗位实现增收,对无业可帮、无力可扶的贫困户通过综合性保障兜底措施实现增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改善带动非贫困农户实现发展增收。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必然促进地区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总需求直接增加。加上贫困地区道路、网络宽带、电力、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对汽车、冰箱等生产生活用品以及教育、娱乐服务消费品需求会逐步提高。这些变化既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空间,也为拉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新的广阔市场和动力。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的同时,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促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明显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措施实施,不仅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拓宽了原生态特色产品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来源,还增加了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脱贫攻坚带来上述多个方面的良性改变,为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明显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有力促进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15年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人,为打通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在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呈现了干部经受脱贫工作历练的成果。脱贫攻坚促进了全社会合力攻坚良好局面的形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产生了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定点扶贫畅通了党政军机关特别是****机关了解农村与贫困地区的渠道,推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的形成,为贫困治理体系完善营造了环境和氛围。脱贫攻坚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包括与“**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体制机制相适应,在各负其责基础上的合力脱贫攻坚责任体系;针对多维致贫因素、形成政策“组合拳”的政策体系;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适应的投入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社会动员体系;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督查体系;体现*严格的考核评估要求,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考核体系。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也为**贫困治理体系形成奠定基础。为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实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不断提高贫困识别的准确率。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开展驻村帮扶,解决了精准扶贫“*后一公里”的问题。为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保证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为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制定退出标准和程序,制订脱贫年度计划和滚动规划,开展第三方评估,保持政策稳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促进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脱贫攻坚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家庭内生脱贫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作为贫困治理的根本动力、参与主体和受益群体,始终坚持把让贫困人口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脱贫攻坚的直接目标,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目标。在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然向人民表达了兑现承诺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无疑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增加了贫困家庭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了其人力资本的质量。通过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思想引导,增强其脱贫意愿、信心和能力。通过实施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坚持脱贫攻坚靠人民,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树立脱贫光荣、扶贫光荣的良好风尚;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在**部门和省市县本级公告,扶贫项目要求在乡村公示,在年度考核和脱贫退出时了解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满意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激发内生动力等,*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贫困人口参与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可持续的内生脱贫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