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第10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第10版)

  • 作者:(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Clemens Bartolla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6624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0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我国18 岁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自杀等异常行为屡见报道,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被害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他们自己的一生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们只能未雨绸缪,通过借鉴国外司法和实践中的可取之处,尽全力去阻止未成年人,尽可能地去帮助那些误入歧途迷失的孩子们。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第10版)》是一本全景式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著,涵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性质和程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环境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以及犯罪预防、少年司法系统四大内容板块,并未局限在犯罪学、社会学或刑事司法学等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运用一个整合性的更宏大的视野来审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得以全方位地思考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美国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少年司法实践、少年矫治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举措中获得启示。
    文章节选
    **序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场持续了10年的以“文化大革命”为名的动乱。同时,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秩序百废待兴。但当时,有那么一群人仍在肆无忌惮地兴奋躁动,他们在街上嚣张地拦劫骚扰他人,在公共场合约架群殴,甚至聚众淫乱等。这是一批尚未成年或刚刚接近成年的年轻人,从10多岁到25岁上下,研究者将他们统称为“青少年”。当时,我国还出现了**个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团体,即现在的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其成立于 1982 年初。
    然而“青少年”只是一个统称,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人的成年年龄为18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认定18周岁为完全具有刑事责任的成年人,对18周岁以上和以下人员的法律惩罚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相关研究也不再用界限不清的“青少年”一词,改用界定清晰的“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的违法犯罪的情况也有差别。未成年中有一些人的年龄尚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处罚的年龄,因此,尽管他们已经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构成“违法”事实,但仍不能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他们仅被称为“未成年人违法”;还有一些未成年人,他们年龄或罪行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但未达到18周岁即成年人的年龄,这部分人经过少年法庭审判后仍可以认定为犯罪,我们将这部分人称为“未成年人犯罪”。这两部分人员合并就统称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992 年,我国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立法旨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而这一努力一直在持续。时至**,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带来了社会经济、教育、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巨大发展,人民的生活越��越丰富和便利。但是,成长中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依然困扰着家长、教师、司法工作者和整个社会。**至今两度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期待通过法律,既要保护未成年人,也要减少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
    近几年来,18岁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等异常行为屡见报道。更有甚者,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杀害自己的母亲、强奸幼女、结伙盗窃等,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被害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他们自己的一生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如何更好地治理未成年人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在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将研究目光转向其他**,了解他们是否有同样的困扰?他们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应对和治理这类社会顽疾?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亚捷编辑向我们**翻译这本美国*新版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值得翻译,是因为它不仅能让专业研究者从中一览海外相关研究的纵横,还能为所有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人们,包括家长、老师和少年司法工作者提供参考。本书系统而详尽地界定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特点,发生行为异常的**时期,揭示了他们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成因,以及从个人到社会背景、从家庭到学校环境的诸多原因。书中除了研究性别、帮派、**或毒品等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系之外,*有意义的是,还介绍了美国少年司法,包括警察、少年法庭和少年惩教等帮教和防控举措。
    本书由我的三位已毕业的女博士翻译,领衔者崔海英博士系公安部铁道警察学院副教授,她在做博士论文时就多次深入司法部的监狱和公安部的监所对犯罪或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了大量一对一的访谈。她组织翻译这本书可谓驾轻就熟,既丰富了她以往的研究,也为我们了解国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暨治理等*新研究进展提供了中文版本。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2020年5月21日


    译者序

    2019年夏,恩师李玫瑾教授致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委托其翻译一部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著。老师看后,感觉专著内容不错但无暇分身,便转而**我来翻译,并叮嘱,若我一个人吃力,可以组织同门加入。于是我便邀请了张丽欣、徐超凡和我一起来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由于我们三人2019年冬季学期课多、工作任务重,着手翻译已经是冬季期末的事儿了,我们干得热火朝天之时也正是新冠肺炎肆虐之时,正是疫情把我们禁足在家,让我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各自的翻译任务;我们也借助翻译时刻的专注和投入,让我们应对疫情的心不那么焦虑,虽然也不时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但因为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翻译之趣上,这种积极心理学中所谓的“福流”之力某种程度上也起着一种
    目录
    **部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本质和程度 001 第 1 章? 青春期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003 认识青春期 / 00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05 未成年人处遇的变化 / 006 青少年文化 / 007 高风险少年 / 008 青春期与高风险行为 / 00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法律 / 011 身份违犯者和身份违犯 / 012 关于身份违犯行为的解释 / 013 跨界少年 / 015 少年违法者的处置史 / 016 殖民时期( 1636?D1823 年) / 017 少年犯教养所时代( 1824?D1898 年) / 017 少年法庭时代( 1899?D1966 年) / 017 少年权利时代( 1967?D1975 年) / 018 改革议程时代( 20 世纪 70 年代末) / 019 社会控制与未成年人犯罪时代( 20 世纪 80 年代) / 019 少年违法犯罪与日益增长的犯罪恐惧时代( 1990?D2010 年) / 021 对未成年人行为的新理解时代( 2010 年至今) / 02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背景 / 022 循证实践与少年司法 / 02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社会政策 / 023 第 2 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和本质?/?02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数据来源 / 027 统一犯罪报告 / 027 不同年龄组的犯罪状况 / 028 少年法庭统计数据 / 030 自我报告式研究 / 031 自我报告式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032 自我报告式研究的研究结果 / 032 被害研究 / 034 队列研究法 / 035 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关的社会因素 / 037 年龄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37 性别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38 种族 / 民族背景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39 社会经济地位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40 同伴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4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社会政策:枪支和少年暴力 / 042 第二部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045 第 3 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个人原因?/?047 古典学派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48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惩罚哲学 / 049 一般威慑 / 050 特殊威慑 / 050 丧失行为能力 / 050 理性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50 理性选择理论 / 051 日常活动理论 / 051 理性选择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52 实证主义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53 生物学和心理学实证主义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54 生物学实证主义的早期形式 / 054 当代生物学实证主义:社会生物学与生物社会犯罪学 / 055 生物社会学观点 / 060 心理学实证主义 / 061 复原力 / 069 理论的重要性 / 070 第 4 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072 社会结构理论 / 073 社会解组理论 / 074 肖和麦凯 / 074 文化越轨理论 / 078 米勒的下层**文化与犯罪价值观 / 078 紧张理论 / 080 默顿的失范理论 / 080 紧张理论和个体层面的分析 / 082 科恩的犯罪亚文化理论 / 084 机会理论 / 086 犯罪亚文化 / 086 冲突亚文化 / 087 退缩亚文化 / 087 克洛沃德和欧林理论的评价 / 088 社会过程理论 / 088 不同接触理论 / 088 不同接触理论的基础 / 088 不同接触理论评价 / 089 漂移理论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91 漂移理论的评价 / 092 控制理论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093 遏制理论 / 094 社会控制理论 / 09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整合理论 / 098 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犯罪的一般理论 / 098 艾略特等人的整合社会过程理论 / 099 索恩伯里的互动理论 / 100 第 5 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互动理论?/?104 标签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