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心身医学前沿
QQ咨询:
有路璐璐:

心身医学前沿

  • 作者:袁勇贵 著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91481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总结了当前对适应负荷的研究进展,探讨适应负荷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当前的心身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创伤后愤懑是个体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的病理性愤懑情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功能性损害。我们概述了创伤后愤懑的定义和理论模型,介绍了评估手段、诊断标准及疗法,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创伤后愤懑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幸福感疗法是基于心理幸福感认知模型提出来的一种心理**疗法,该模型包含了积极功能和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即:自主性、对环境的掌控、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我接受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主要从幸福感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平衡心理**的关系以及幸福感疗法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对幸福感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念冥想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回顾了目前对正念冥想的理解、心理及生理作用机制和心身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简明正念冥想和基于App的正念冥想干预在当前的研究进展。
    目录
    篇 适应负荷 1 压力概述 1.1 压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1.2 压力现象的等终性和多重性 1.3 压力的生理反应 1.3.1 压力反应的影响因素 1.3.2 压力反应的神经调节 1.3.3 压力反应对生存的意义 2 适应负荷的理论 2.1 适应负荷的概念 2.2 适应负荷的测量 2.2.1 适应负荷测量的动物研究 2.2.2 生物标记法测量适应负荷 2.3 适应超负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3 适应负荷与疾病 3.1 压力反应: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 3.1.1 应激性心血管综合征 3.1.2 应激相关神经综合征 3.1.3 应激相关呼吸障碍 3.1.4 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2 压力反应的个体差异 3.3 适应负荷与疾病的关系 3.3.1 应变稳态与疾病的关系 3.3.2 药理学适应负荷 4 适应负荷的应用研究 5 适应负荷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心理社会指数(PSI)量表 第二篇 创伤后愤懑障碍 1 概述 2 理论模型和相关因素 2.1 违反基本信念模型 2.1.1 基本信念的内容 2.1.2 基本信念的特征 2.2 环绕模型 2.3 愤懑易感性人格 2.4 社会认知因素 2.5 焦虑型依恋 3 评估 3.1 创伤后愤懑障碍自评量表 3.2 伯恩愤懑量表(BEI) 4 诊断标准、分型和鉴别诊断 4.1 诊断标准 4.2 创伤后愤懑障碍标准化诊断访谈 4.3 创伤后愤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4.4 复合型创伤后愤懑障碍 5 ** 5.1 认知疗法 5.2 智慧疗法 5.2.1 智慧及智慧的多重维度 5.2.2 智慧的特点 5.2.3 智慧心理学 5.2.4 智慧疗法 5.3 其他** 6 应用研究 6.1 朝鲜民族的创伤后愤懑与韩国火病研究 6.2 号喷懑相关的攻击性和自杀意念研究 6.3 干预风湿病人的无效感和无助感可减少愤懑 6.4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与创伤后愤懑 6.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战后老兵普遍存在愤懑情绪 6.6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6.7 工作情境下愤懑情绪的研究 7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幸福感疗法 1 幸福感疗法 1.1 心理健康模型 1.2 心理幸福感量表 1.3 幸福感疗法 1.3.1 对环境的掌控 1.3.2 个人的成长 1.3.3 自我实现 1.3.4 自主性 1.3.5 自我接纳 1.3.6 积极的人际关系 2 幸福感疗法与平衡心理** 2.1 平衡心理** 2.2 WB'I、和BPT的关联 2.2.1 对环境掌控的平衡 2.2.2 个人成长的平衡 2.2.3 自我实现的平衡 2.2.4 自主性的平衡 2.2.5 自我接纳的平衡 2.2.6 人际关系的平衡 3 幸福感疗法的临床运用 3.1 抑郁症 3.2 广泛性焦虑障碍 3.3 惊恐障碍 3.4 创伤后应激障碍 3.5 神经性厌食症 3.6 对青少年的干预 4 ��结 参考文献 附录:心理幸福感量表 第四篇 正念冥想 1 概述 1.1 正念的建构 1.2 专注冥想和开放监测冥想 1.3 正念冥想的结构与规范 1.4 效果评价 2 正念冥想的作用机制 2.1 生理机制 2.2 心理机制 3 临床应用 3.1 正念冥想在心身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3.2 正念冥想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3.3 正念冥想在健康人群中的应用 4 简明正念冥想 4.1 降低负性情绪 4.2 改善认知 4.3 研究的不足 5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 5.1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研究 5.2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应用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2019年中国心身医学领域研究进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