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会填词?真的那么容易做到吗? 我的回答是:“真的。”前提是看完这本书。 填词不难,并不是我的个人观点。早在80多年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专家夏丏尊、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合著的《文心》一书中,就曾说过:“作词其实也不难,普通的方法就是按谱填写,平仄字数一一遵守就是。所以作词叫作‘填词’,又叫‘倚声’。”确实,相对于作律诗而言,填词更容易些,要求也更简单些。诗就像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词则像随便穿个背心裤衩。 词本身就是在诗的基础上解放出来的,与要求谨严的“律”相比,词这种形式更活泼自由,更加生活化,也更容易抵达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古人之所以说“诗庄词媚”,也是因为词这种文体的天真烂漫的天性。填词,不用假模假样地“端”着姿态。 有一次去诗人刘征老师家拜访,谈到填词,刘老师说:“律诗的‘律’,就是要讲究格律。词则可以自由一些。”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试想,填词既有长调小令可选,又有固定词谱可资借鉴,还有婉约、豪放可供体味,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是很小的。当然*后要把准备表达的声情与格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并做到肌理细腻、骨肉均匀,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地锻炼。要创作出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能唤起别人心中共鸣的精品,更需要积累,需要才华,需要机遇和灵感。但只要掌握了必要的一些简单的词谱知识,马上就会填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 所谓填词,施蛰存先生认为可有三种解释。“**种是‘按谱填词’,这些作家都深通音律,能依曲谱撰写歌词。他们也能‘填腔’,即作曲。柳耆卿、周美成、姜白石、张叔夏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按箫填词’。这些作家不会唱曲打谱,但能识曲知音。他们耳会心受,能依箫声写定符合于音律的歌词,但他们不会‘填腔’。苏东坡、秦少游、贺方回、赵长卿,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种是‘依句填词’。这些作家不懂音律。词对于他们,只是一种纸上文学形式。他们依着前辈的作品,逐字逐句的照样填写,完全失去了‘倚声’的功效。南宋以后,大多数词家都属于这一类,刘龙洲、陆放翁、元遗山、陈其年等,可谓依句填词的高手。”宋代以后大多数词人只是按照格律填词,并不懂音乐,而且明代以后,大多词谱音乐失传,词成为一种脱离了音乐的独立的文学体裁。但是按照格律填词的创作习惯在文人中保留了下来,以词牌为依据的文字定式和结构基础继续受到创作者的喜爱和沿袭。 俗话说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其实这些名字千奇百怪的词牌并不神秘,在填词创作中的功效就跟我们的鞋子是一样的作用。鞋子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尺码,填词也要选择适合自己情感表现的词牌。不同的词牌有着不同的艺术要求和感情色彩,有的适合表现悲伤,有的适合表现喜悦,有的适合写国计民生,有的适合写心灵隐秘。选择好符合自己喜好的词谱,写起来就很顺手,表现起来也就非常自然。古人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词不适宜板着面孔讲生硬的大道理,更适合表达那些舒服、活泼、奔放的“美丽的心情”。 词的“媚”,是妩媚,但不���俗媚;是媚美,不是媚丑。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修”的意思是“饰”。“要眇宜修”本义是形容女子的容德之美,王国维借用来表达词这一文体的精致、细腻、纤柔、幽微的修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