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汗青堂丛书064: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汗青堂丛书064: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 作者:(日)谷川道雄,译者:马云超 后浪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93605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的是自秦汉帝国崩溃后,经过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形成隋唐帝国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观察了汉末至隋唐五百年间动荡的历史沧桑,探讨了他们为重新统一进行了怎样的努力、产生了怎样的精神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社会形态的转变。本书内容充实通俗,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中世社会的形成。
    文章节选
    序章 隋唐帝国与东亚 中日两个世界的相遇 7 世纪前期,正当日本大步迈向统一**之际,中国大陆处于隋唐王朝的时代。无论圣德太子的施政,还是大化改新,都试图通过引进隋唐的文物和制度,从而实现日本的**统一。必须承认,这一时期中日两个世界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更确切地说,如果没有中国文明,也就不会有日本统一**的形成。因此,谈及日本古代**的形成时,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不可回避的话题。不仅如此,在民族**黎明期受到的强烈影响,对塑造今后的日本社会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顺着这一思路,日本统一**的形成与隋唐**的建立几乎同时,其间的意义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在这两个世界“相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呢? 面对这一疑问,我们可以从中国世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隋唐帝国的��现在中国史的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第二,日本统一**的形成对于中国世界而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两个问题的交汇点,就是能够发现“相遇”意义的地方。 内藤湖南的时代分期理论 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内藤湖南( 1866—1934)的时代分期理论**启发性。他的《中国上古史》(《内藤湖南全集 第十卷》,筑摩书房)是大正十年(1921)前后在京都大学的讲义,书的开头就写道:“余所谓东洋史者,乃中国文化发展之历史。”也就是说,湖南将东洋史的范畴设定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地理范围以帕米尔、青藏高原为**向四方展开,除去印度、中亚、西伯利亚三处,剩下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东亚。湖南认为,这一区域的文化基本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就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依靠自身的文化力量形成了一部有机而连续的历史。湖南将东洋史看作一部世界史,那么这部世界史又是在怎样的逻辑下发展演进的呢? 湖南认为,首先中国内部产生的文化具有朝着四周辐射的运动方向。其次,这一辐射促进了四方“蛮夷”的文化自觉,从而对中国内部发生反作用。这一作用与反作用不断较量的结果,就生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时代特色。 具体而言,东洋史依据时代特色可以划分为“上古”“中世”“近世前期”和“近世后期”四个时期。所谓“上古”,是从文明开幕到东汉中期的时代,也就是中国文化形成并向周边辐射的时代。然而,这样的文化对外发展到东汉后期至西晋时期一度中断,这就意味着东洋史从“上古”向第二阶段“中世”过渡。“中世”是指五胡十六国到唐代中期,周边民族的势力波及中国内部,也就是反作用的时代。这一潮流的顶点,就是唐末五代的混乱期。关于第三、第四阶段的“近世前期”和“近世后期”,该书没有做任何的说明,不过从湖南的其他著述来看,那恐怕是前两个阶段中作用和反作用相互统合的时代。从周边民族来说,这是征服王朝的时代;从汉族的角度而言,则是复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时代。 对于湖南的上述时代分期理论,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批评,相关的评论在战后变得更加活跃,本书中只能省略了。不过,湖南的独特构想有其颇具启发性的地方,那就是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理解为以中国社会为**的东亚世界史的发展。中国史不是孤立的汉族的历史,周边民族的发展也是其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的内部发展必然波及周边民族的世界,而后者的民族发展也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本书的课题 如果这样的观点可以成立,隋唐帝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中国历史在创造秦汉帝国这一*初的高峰后达到了极限,继而发生方向上的转变,其在第二阶段的发展方向上达到的顶点就是隋唐帝国。生成第二方向的重要契机,就是中国周边民族的勃兴,即**阶段**的形成。中国第二阶段统一**的建立与周边世界**阶段统一**的形成,就这样被时代的线索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当时历史的两个侧面。 这样看来,隋唐帝国和古代日本的“相遇”绝非偶然。正文中将会提到,隋唐帝国形成的**步是在公元3 世纪迈出的,那正是日本出现*初的古代**形态—邪马台国的时代。7 世纪后期,唐朝、奈良朝日本、统一新罗三足鼎立,真正可以称作东亚世界的历史世界就是在此刻形成的。 这是所谓隋唐世界帝国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将这些**联系在一起的历史线索究竟是什么呢?本书的课题正在此处,只不过是在中国史的框架内加以考察。中国社会曾因秦汉帝国的解体而面临分崩离析的命运,随后又以隋唐帝国的形式重新得以统一,是什么样的原理引导了这一系列的进程?阐明这一问题,将成为思考东亚世界形成意义的重要线索。
    目录
    序 章 隋唐帝国与东亚 ......................................... 001 中日两个世界的相遇 ............................................... 003 **章 古代世界的解体 ......................................... 009 一 汉朝世界帝国的破裂 ........................................... 011 二 东汉政权的腐朽 ............................................... 018 三 从政治斗争到内乱 ............................................. 027 第二章 迈向新时代的探索 ....................................... 043 一 新的生活集团 ................................................. 045 二 批判礼教主义的潮流 ........................................... 060 三 魏晋政权与**制 ............................................. 068 第三章 胡汉分立的世界 ......................................... 077 一 内战再起 ..................................................... 079 二 五胡的**构造 ............................................... 086 三 北魏称霸华北 ................................................. 095 第四章 **与** ............................................. 103 一 汉化政策 ..................................................... 105 二 江南王朝的命运 ............................................... 113 三 超俗的世界 .................................................. 124 第五章 中国重新统一的道路 .................................... 131 一 北魏末年的动乱 .............................................. 133 二 府兵制** .................................................. 141 三 征服江南 .................................................... 150 第六章 隋唐文化的世界 ........................................ 157 一 隋唐**的支柱 .............................................. 159 二 隋唐文化的基调 .............................................. 167 三 东亚世界的形成 .............................................. 173 四 唐朝世界帝国的破裂 .......................................... 177 终 章 世界帝国与**社会 .................................... 181 中国史的第二阶段 ................................................ 183 学术文库版后记 ................................................................ 187 年表 ................................................................................. 193 出版后记 .......................................................................... 20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