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开始走向成熟,正以积极正向的方式,影响着学**展和教育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法,已成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体现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核心理念。
**,全面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从积极角度开展工作,关注那些学生生命中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部分,包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心理弹性、塑造学生的成长型思维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同样重要,在一个人发展的初期更应该关注那些让学生感受到自信和力量的部分。这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也是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实践的回应。
本教材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面渗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中,在主题选择、目标确定、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第二,积极融入基于生态合作取向的理念。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看到环境对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巨大影响力,将团体、班级、家庭、社区和社会等不同心理发展生态系统都纳入教育视野,并尝试在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协同合作的网络体系。比如,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中,除了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作为服务的主体,学校的后勤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都需要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本教材中,我们特别强调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尤其是不同主题的适用场景。比如对于家庭亲子关系中的发展主题,在班级同伴团体中学习和练习时要尽可能地模拟家庭实际,从而加强知识和技能在不同系统之间的迁移性和转化性。
第三,强调课程的产品化设计理念。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过于强调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很多学生和教师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教材将商业产品开发的设计思维应用于整个课程开发与设计流程,特别鼓励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虑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团体动力推进规律、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实施情境等内容,在各种看似相互冲突的因素之间,取得平衡和协调。
第四,重视教学技术与教学模式学习。
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技术与教学模式的专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各种心理辅导理论在课堂教学情境下的表现形式,可以实现特定条件下的教学结构和功能统一。要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必须强调对有效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探讨与学习。本教材专门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促进参与技术、分享技术和反思技术的内涵和作用,同时介绍了基于焦点解决教育、心理剧、理性情绪、非指示性等心理辅导理论的教学模式。
为了落实以上理念,进一步突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帮助学生和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实现*大限度的联结,本教材专门设置了实践应用篇,并按照主题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撰写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撰写中,特别强调“服务于全体学**展”这一课程设计总目标,从更为生态的角度看待学生成长历程,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境,将团体动力发展规律融入课程设计中,帮助学生通过社会性活动觉察自我、发展自我,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