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是人们为达到某一预期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现代企业环境中进行的。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现代企业、领导的控制等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协调,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现代企业目标的过程。该定义包括如下4层含义。
1. 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实现现代企业目标
判断一个管理者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指标有两方面:一是效率,二是效果。效率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投入一定,产出越高,则效率越高;或者给定产出,投入越少,则效率越高。效果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管理者现代企业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则有效果;反之则无效果。效率与效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效率,在竞争性环境中一般不会有好的效果;但仅有效率,绝不意味着必然会有好的效果。
2. 管理者要想有效地实现现代企业目标,就需要履行计划、领导、控制、激励等职能
3. 管理活动综合作用于现代企业的各类资源,通过把资源转化为成果,把投入转化为产出
4. 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展开的
现代企业是开放的系统,其活动要受到现代企业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也称宏观环境、间接环境,是指可能对现代企业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关联性却不很明显的各种外部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和具体环境(也称微观环境、直接环境,是每时对某一具体现代企业的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协会团体等)。外部环境既能带来机遇,也能产生威胁,所以进行外部环境管理,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以很好地预见、跟踪和应对环境中的变化,这是管理者识别机遇和威胁的重要保证。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活力的激发都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为基础。然而经营是十分精彩的,管理也是多元的,故有“企业家不是教出来的”一说。管理的应用性、实践性决定了管理教学中的“学”比“教”更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更强调应用性、客观性和实践性。
本书注重应用性,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每章都设置了“个案分析”、“关键名词”和“讨论与思考”环节,努力探索一种“讲、读、研、练”一体化新型教材模式,尽可能适应高职高专教师精讲,以及学生多练、“能力本位”的新型教学方式的需要。通过充实和丰富的各种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们还结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教材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来论证企业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每章后都选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际案例,在编写中体现“实际怎么做,书中怎么写”的原则,使学生可以以案例为模板,作借鉴,从中受到启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任何案例都不存在固定规则,更没有**正确的答案。因此,全书虽然在体例上有所规范,但在案例点评上只是参考与建议,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共同悟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真谛。同时,本书吸取了国内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经验。在内容处理上,注重概念清楚、**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分析全面,使读者对每个问题的认识都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结构严谨、形式活泼,将理论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启迪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开设管理课的各专业使用,既可作为管理专业管理原理课教材,又可作为非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概论课的教材,亦可供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