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

  • 作者:王东京 田清旺 赵锦辉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44442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74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以政府转型为研究主题,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视角,来回顾与总结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政府转型历程,并对其间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述评。
    本书特色:**,研究时限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全面回顾我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是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第二,本文将我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划分为经济建设型政府、经济调节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学术界尚属**;第三,对我国政府转型历程中的重要文献进行评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文献基础;第四,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认为和谐政府是我国政府转型的*终定位。
    文章节选
    1 经济建设型政府
    1978年至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十年动乱之后的混乱局面和落后现状,我国政府的工作**从**斗争转到经济建设,政府全面主导和推动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文革”后混乱和落后的状况
    推动政府转向“经济建设型”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和浩劫,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1.1.1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各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农轻重比例关系失调。“文化大革命”前,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比较合理,1965年三者的比例为37.3:32.3:30.4,“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备战”的口号,导致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关系失调,1976年三者的比例关系为30.4:30.7:38.9。
    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在工业内部,由于过分突出钢铁和机械加工工业,轻工业被排挤,发展缓慢,明显落后。“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二者比例为51.6:48.4,1976年则变为44.2:55.8,重工业片面发展,轻工业相对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③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间的比例失调。在工业内部,不仅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在重工业内部也由于盲目发展加工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忽视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造成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比例失调,1966—1976年,我国重工业产值中,加工工业的比重由50.5%上升N52.8%,而原材料工业却由38.3%下降到34.9%。
    ④工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相适应。“文化大革命”前,交通运输业已经不太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突出发展重工业,突出内地新的铁路线的建设,忽视运输繁忙地段的旧铁路线的改造,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京广线以东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966-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倍,而全部货物周转量增长不到77%,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只增长了28.2%。工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比例关系越来越不相适应,交通运输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
    目录
    1 经济建设型政府
    1.1 “文革”后混乱和落后的状况推动政府转向“经济建设型”
    1.1.1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1.1.2 经济效益全面下降
    1.1.3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1.1.4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混乱
    1.1.5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1.6 中国与世界发达**甚至若干发展中**的差距越拉越大
    1.2 党和政府的文献对“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表述
    1.2.1 党代会关于“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表述
    1.2.2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表述
    1.3 专家学者对“经济建设型”政府的研究
    1.3.1 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1.3.2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3.3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弊端
    1.3.4 “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职能和工作任务
    1.3.5 政府机构改革
    1.4 “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实践及其成就
    1.4.1 以经济建设为**的政府工作**转移
    1.4.2 以机构精简为主线的政府机构改革
    1.4.3 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与地方关系改革
    2 经济调节型政府
    2.1 通货膨胀加剧与市场秩序混乱推动政府转向“经济调节型”
    2.1.1 通货膨胀加剧
    2.1.2 市场秩序混乱
    2.1.3 经济结构失调
    2.1.4 价格改革闯关受挫,致使上述问题更加严重
    2.2 党和政府的文献对“经济调节型”政府的表述
    2.2.1 党代会关于“经济调节型”政府的表述
    2.2.2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调节型”政府的表述
    2.3 专家学者对“经济调节型”政府的研究
    2.3.1 构建以宏观调控为主的经济调节型政府的现实要求
    2.3.2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2.3.3 适应经济调节的政府机构改革
    2.3.4 经济调节中的**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改革
    2.4 “经济调节型”政府的实践及其成就
    2.4.1 以经济调节为**的政府职能转变
    2.4.2 以职能转变为**的政府机构改革
    2.4.3 以建立合理分权体制为主线的**与地方关系改革
    3 公共服务型政府
    3.1 公共服务供求失衡推动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
    3.1.1 公共服务需求增加
    3.1.2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滞后
    3.2 党和政府的文献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表述
    3.2.1 党代会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表述
    3.2.2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表述
    3.3 专家学者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
    3.3.1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
    3.3.2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3.3.3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任务
    3.3.4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难点
    3.4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及其成就
    3.4.1 以公共服务为**的政府职能转变
    3.4.2 以职能整合为特点的政府机构改革
    3.4.3 基于合理划分管理责权的**与地方关系改革
    4 和谐政府——我国政府转型的未来趋势
    4.1 和谐政府是政府转型的*终取向
    4.1.1 政府转型是有终点的
    4.1.2 政府转型终点之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之日
    4.1.3 政府转型的*终目标是建设和谐政府
    4.2 建设和谐政府的意义、内涵及其特征
    4.2.1 和谐政府提出的背景
    4.2.2 建设和谐政府的意义
    4.2.3 和谐政府的内涵
    4.2.4 和谐政府的特征
    4.3 建设和谐政府的现实路径
    4.3.1 建设和谐政府的可行性分析
    4.3.2 建设和谐政府面临的难点
    4.3.3 建设和谐政府的基本原则
    4.3.4 建设和谐政府的现实途径
    附录 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附录1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与守夜人政府
    附录1.1 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附录1.2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市场机制优越性的论证
    附录1.3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的政府:守夜人政府
    附录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与干预型政府
    附录2.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附录2.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干预经济合理性的论证
    附录2.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眼中的政府:干预型政府
    附录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与有效型政府
    附录3.1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附录3.2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论限制**干预经济
    附录3.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及其在西方各国的实践
    附录3.4 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到现代主流经济学
    附录3.5 现代主流经济学家眼中的政府:有效型政府
    附录4 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逻辑
    附录4.1 怎样评价和运用市场机制
    附录4.2 怎样评价和发挥政府职能
    附录4.3 如何实现市场机制和**干预的有机结合
    附录4.4 西方**政府职能转变历程对我国当前政府转型的启示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政府转型为研究主题,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视角,来回顾与总结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政府转型历程,并对其间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型政府,经济调节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和谐政府——我国政府转型的未来趋势和市场经济演进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