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

  • 作者:周立群 谢思全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44503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27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两条线索着手,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30年来,在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的改善到经济制度的逐步变革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从起步、发展到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的历程;总结和分析了30年民营经济改革的得与失;揭示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民营经济30年改革的生动历史画卷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文章节选
    1 基本国策的确立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回顾
    1.1.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私营经济的政策
    1)政策背景
    1949年到l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国内的生产力已经遭到巨大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不得不从百废待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基础上起步。宏观经济不稳定且秩序混乱、经济系统脆弱,严重威胁国民经济**。针对建国后经济领域出现的哄抬物价、生产过度等问题,**采取了统一财经管理、稳定金融物价等重要措施,为宏观经济稳定和工商业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此时的民营经济对增加就业、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同时,建国���始的政治背景也使得调整工商业、特别是调整公私关系,具有更深层次的政策意义。这一阶段民营经济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
    2)调整公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
    (1)《共同纲领》确定公私原则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对私营经济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即“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和民族资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一政策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是民营经济产权的法律保障。
    (2)财经工作**是调整公私关系
    1950年4月,**的财经工作**已经由统一的财经管理转向调整工商业。**人民政府委员会在第七次会议上讨论了有关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问题,决定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公私兼顾的原则,采取适当措施 帮助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解决困难。同年5月召开的全国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决定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调整公私关系,使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充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目录
    绪论
    0.1 民营经济的概念
    0.2 民营经济的地位
    O.3 民营经济的贡献
    0.4 民营经济的活力
    1 基本国策的确立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回顾
    1.2 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1.4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36”条和保护私有财产
    2 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
    2.1 土地制度的率先突破
    2.2 城乡集体经济的嬗变
    2.3 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改组
    2.4 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
    3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3.1 民营经济30年的总量规模
    3.2 民营经济30年的发展速度
    3.3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4 民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5 民营经济与社会就业
    3.6 民营经济发展与资本总量的增长
    4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
    4.1 珠三角:外向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2 长三角:内生性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
    4.3京津冀:民营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
    5 民营经济的成长模式
    5.1 民营企业的五大创业类型
    5.2 民营企业的六种发展模式
    5.3 民营企业家“出身”的七种渠道
    5.4 透视《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
    6 民营经济与市场治理
    6.1 市场治理的概念及实施机制
    6.2 民营经济发展及自我治理模式
    6.3 民营经济与第三方治理
    6.4 民营经济与**治理
    7 民营经济成功发展探踪
    7.1 艰难的起步
    7.2 “千难万险”的历程
    7.3 特色之路
    7.4 鸿鹄之志
    7.5 凤凰涅檗
    8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提升
    8.1 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发展
    8.2 传统制造业:集群孕育产业进步
    8.3 汽车产业:艰难起步,茁壮成长
    8.4 垄断行业:破冰之路仍在继续
    8.5 公用事业:增进社会福利
    9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9.1 政策与体制的逐步完善
    9.2 市场准入助推民营经济
    9.3 税收和金融环境的改善
    9.4 从管制转向服务
    9.5 “摘红帽子”——真实身份的回归
    9.6 “公私对立”的突破
    10 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突破
    10.1 民营企业多元化的问题与突破
    10.2 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
    10.3 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问题
    10.4 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
    10.5 十七大后民营经济的发展
    11 民营经济与收入分配
    11.1 关于基尼系数的争论
    11.2 民营经济与贫富差距
    12 民营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2.1 民营经济与社会活力
    12.2 民营经济与社会财富
    12.3 民营经济与经济民主
    12.4 民营经济与社会进步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