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货币的关系第3章
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货币的关系3.1“链”与“币”的关系
每当提到区块链的时候,很多人会将其等同于比特币。虽然区块链技术源自比特币,甚至“区块链”的命名也是来自比特币,但区块链和比特币并不能混为一谈。
从区块链应用发展历程看,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类似发动机技术源于汽车,但其也可应用于轮船、火车等;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比特币及模仿它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其他加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的**阶段应用,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在比特币或加密数字货币上。
2013年底,Vitalik Buterin发表以太坊(Ethereum)白皮书,将“智能合约”的概念引入区块链技术中,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已不再局限于加密数字货币���域。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实现了图灵完备(Turing Complete)——可基于区块链开发适用于任何场景的应用程序。包含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区块链被称为第二代区块链。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已扩展至金融、供应链、政务服务、物联网、社交、共享经济等领域,由此可见,加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之一,区块链应用场景不仅局限于加密数字货币,二者属于包含关系。
区块链按照访问和管理权限可以分为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公有链是完全开放的区块链,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系统维护工作,而联盟链或私有链则是有限个群体或者组织参与的区块链。“币”在不同的区块链系统的作用和必要性不同,“币”只是公有链经济生态和模型中的一部分,区块链技术并不一定要有“币”。
公有链离开“币”的概念难以存活,这是由于公有链的开发、维护和节点的建设、运行,都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和付出,如果没有“币”作为激励,他们参加的动力从哪里来?另外,公有链对“币”的依赖也部分源自于其共识算法。通常,公有链共识算法的核心思想都是通过经济激励来鼓励节点对系统的贡献和付出,通过经济惩罚来阻止节点作恶,这种激励和惩罚的载体便是“币”。没有基于“币”的、合理的经济模型,就没有人愿意参与到公链的开发及维护中来。联盟链和私有链则与此完全不同。联盟链或私有链的参与节点的投资和收益都是较为特殊的,参与者希望从链上获得可信数据或共同完成某种业务,所以他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区块链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PBFT及其变种算法成为这种场景下的共识算法**,这样,系统中一般也就不会出现“币”的概念。
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演进来看,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包括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对等网络、账本数据存储、**隐私保护等,其本身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而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多种技术整合的一种形式,比如,比特币提供的脚本非常简单,该脚本的表达能力非图灵完备;比特币采用工作量证明(PoW)的共识算法,而工作量证明只是多种共识算法中的一种;**隐私保护方面,比特币通过简单的地址匿名实现对隐私的保护,而区块链技术中可使用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方法实现更广泛、更严格的隐私保护需求。使用不同的技术组合,可以将区块链应用于不同的企业级应用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隐私保护的要求逐步凸显,如保护交易者身份、交易的内容(转账金额、物流追溯中的位置等)。各个记账节点需要在保护隐私、数据密文传输的存储的前提下验证交易的合法性。不同应用的隐私保护需求不尽相同,很多需求在加密数字货币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另一个要考虑的技术发展需求是监管的要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有躲避监管之嫌,但是现实中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都要合规、满足监管要求,这就为区块链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一些监管问题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其他的还在继续研究开发中。在解决这些挑战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不断的革新。
另外,资本市场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青睐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机会,而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又为加密数字货币类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这也加固了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二者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3.2“链圈”与“币圈”之争
虽然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并不等同,但由于其关系密切,当大家谈论其中一个时,必然会提到另一个。有些人认为区块链技术更有价值,而有些人则热衷于投资加密数字货币,由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圈子,分别被称为“链圈”和“币圈”。
“链圈”的人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包括大量企业创新人员、技术人员、非技术出身而对其感兴趣的人等人群,他们或研究算法以提高区块链的性能,或研究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以加快其落地。对他们而言,加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原始的应用,区块链的潜力远不止于加密数字货币。“链圈”相信区块链技术是一场革命,能够重塑未来社会的生产关系。
“币圈”的人则主要关心加密货数字币的价值,并期望能够从中牟利。“币圈”的人包括一些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也包括一些对区块链技术丝毫不了解的投机散户。“币圈”的人也有两类,一类坚信区块链的价值,并愿意对一些币种进行长期投资,这些人可能也是“链圈”的人;另一类人并不关心区块链的长期价值,只想通过交易这些加密数字货币来获取利润。
这里的“币”在英文里面可以指“coin”,也可以指“token”。这两个单词在某些场景下,尤其在“币圈”的一些人眼中,是等效的,都是指加密数字货币,人们可以在交易所对其进行买卖。但“token”对于“链圈”的人来说意义则更广泛一些。为了和“coin”在中文里做出区分,“token”会被翻译为“通证”或“代币”。“通证”一般是由智能合约生成的,它的密码学性质使得它的拥有者是**确定的,且只有其拥有者有权限对其声明拥有权和转让权。所以“通证”的本质是一种权益的证明,它可以作为一种虚拟资产而存在。而与此对应,“coin”的密码学性质和“token”是一样的,但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是指区块链主链上的加密数字货币,一般用来奖励矿工对其所参与的链的贡献。
由于智能合约可以生成代币,所以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在一个支持智能合约的公有链(如以太坊)上面发行自己的代币。如果一个机构将这个代币和一个有价值的事物绑定,比如股权,并使得别人相信这个价值在未来可以增加,那么就会有许多“币圈”的人来用他们的比特币或以太币来兑换这个代币。这家机构也因此可以募集大量的比特币或以太币。这个过程非常类似于大公司上市时的**公开募股IPO,因此,这种融资方式被称为**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
传统的融资方式通常需要很严格的资质审批,门槛较高,而区块链技术使得融资门槛大幅度降低,小型机构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融资。表面看起来这好像是传统金融业的进步,但实际上有时候会被一些人用来做非法集资。2017年,ICO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有许多ICO获得了非常高额的收益,这造成了巨大的泡沫,也使得区块链技术名声在一些不明内情的人心中变坏,很多人甚至直接将区块链与诈骗相关联。对于“币圈”的这种不理性行为,“链圈”人士痛心不已,因此某些“链圈”的人会对“币圈”持不屑态度,认为“币圈”人士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币圈”中许多人认为区块链只有在金融领域才有活力,因为“信任”对于金融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区块链技术正好提高了节点间的信任效率,所以区块链技术和金融可谓是天作之合。股票和债券可以用通证来实现,而保险和期货也可以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存在。相对于传统的数字化金融产品来说,这些显然极大简化了验证流程、提升了交易效率。而实际上除金融领域的应用之外,区块链在供应链、政务服务、物联网等领域都已经有大量应用。
“链圈”和“币圈”也并非泾渭分明。有许多“链圈”的人对某些加密数字货币的前景持看好态度,也会对其进行投资。而“币圈”的人为了识别出更好的项目,也会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讲述区块链技术本身,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投资不作任何评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理解不断加深,“链圈”与“币圈”之争也将慢慢消失。
3.3本章小结
从第1章的比特币介绍,到第2章的区块链原理简述,很多人或许会对“币”与“链”的关系产生一些迷惑或误解。本章第1节对于二者的关系及区别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说明了区块链是加密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加密数字货币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由于关注的**不同,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群体,分别为“币圈”和“链圈”。本章第2节对于两个群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这两个群体既非对立、亦无高下。明确了“链”和“币”的关系,读者才能更深入地思考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第4章区块链发展历史及主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