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3版·立体化数字教材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3版·立体化数字教材版)

  • 作者:孙茂竹 于富生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7409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317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成本与管理会计是以成本管理为**,应用现代会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学科。本书围绕成本管理和价值创造展开,创新性地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成本与管理会计的框架,弥补了现有成本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形式上简单排列、实质上割裂的不足,旨在提升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经济类专业和MBA学生使用,还可以作为在职会计人员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其他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自学用书。 配套资源:PPT,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等。
    文章节选
    因此,本书第3版的修订突出以下几点。
    (1)强调业财融合。以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的优化为手段,以价值的形成和*大增值为目标,将业务活动与财务结果结合起来,从而解决现有成本会计学的成本计算与管理会计学的基于成本的管理在形式上的简单排列和实质上的割裂问题。
    (2)强调战略与战术融合。以战略规划引导战术安排,将宏观价值分析与微观作业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各种成本管理思想的协调和管理方法的组织,*终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3)强调由技入道。强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管理计算成本的意识和能力,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及其路径和方法,解决算为管用、算管结合问题。
    (4)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对原教材进行相应的修订、删减和补充,以利于学习者在实务操作中领悟和掌握成本计算和基于成本的管理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5)进行教材立体化实践,在完善各章思考题、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思维导图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本章内容及其与其他章节的关系;增加二维码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将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生动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效果;配套主教材编纂了学习指导书,以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思考的有机结合。
    目录
    第1章 概 论
    1.1 企业经营和成本与管理会计
    1.2 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1.3 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2章 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2.1 成本的概念
    2.2 成本的功能
    2.3 成本的分类
    第3章 成本计算原理
    3.1 成本计算概述
    3.2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3.3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3.4 期间费用的归集
    第4章 成本计算方法
    4.1 品种法
    4.2 分批法
    4.3 分步法
    第5章 成本管理:目标、责任与标准
    5.1 目标成本管理
    5.2 责任成本管理
    5.3 标准成本管理
    第6章 盈利能力与**性分析
    6.1 盈亏临界点分析
    6.2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6.3 敏感性分析
    6.4 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盈亏分析
    第7章 短期成本与经营决策
    7.1 短期成本
    7.2 品种决策
    7.3 生产组织决策
    第8章 成本管理:存货规划与存货周转期控制
    8.1 基本存货模型及应用
    8.2 存货模型的扩展应用
    8.3 存货周转期控制
    第9章 成本管理:功能、质量、时间
    9.1 功能成本管理
    9.2 质量成本管理
    9.3 成本计划评审法
    第10章 长期成本与投资决策
    10.1 长期成本
    10.2 投资决策指标
    10.3 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
    第11章 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11.1 作业成本计算与决策有用性
    11.2 作业的确认与分类
    11.3 成本动因
    11.4 作业成本计算
    第12章 预算管理
    12.1 预算与预算管理
    12.2 预算的构成内容及其编制
    12.3 预算编制方法
    第13章 业绩考核与评价
    13.1 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评
    13.2 以责任**为主体的业绩考评
    13.3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考评
    13.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考评
    附 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