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井上靖的中国文学视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井上靖的中国文学视阈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48.00
有路价
¥19.20 [4.0折] VIP价:¥17.28
团购价
¥15.40 [3.2折] (需满50本或500元,可混批)
配送
优惠活动
19200 积分,每 10 点积分可用于支付 0.01 元。 [详细介绍]
真实库存,72小时内发货!
很抱歉,有路网旧书缺货咯!
如您急需可选择其他购买方式,您也可以【登记求购】
我们为您推荐的新书购买网站: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暂无入驻店铺出售信息!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井上靖的中国文学视阈》一书,梳理了日本作家井上靖创作的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和散文诗、随笔等作品。并对其**作品《苍狼》《孔子》和对战争的文学反思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为止,中国学界对井上靖创作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研究的比较多,但是对于其散文诗和随笔关注的比较少,而实际上,井上靖文学的出发点是散文诗,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始终是散文诗和小说并行进行创作,有些中国题材小说的创作起点原本就是相同题名的散文诗。所以,研究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散文诗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文学创作。1980年代至1990年代,井上靖曾担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这期间多次到访中国,或是友好交流,或是创作取材,为此创作的大量与中国相关的随笔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了解井上靖的文学全貌。
文章节选
第三节 西域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在这一系列西域题材小说中,井上靖还塑造了鲜明的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例如小说《敦煌》中的西夏女子、回纥王族女,《楼兰》中年轻的先王王后,《漆胡樽》中的匈奴女子,《异域人》中的于阗女子,《狼灾记》中的铁勒族女子,《洪水》中的阿夏族女子,以及《苍狼》中成吉思汗的爱妃忽兰。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创作方法是尊重史实与自由发挥主题并存,继承了森鸥外以考据、实证正史资料为依据的纯历史小说的基本品格,使小说表现出纯历史小说的严肃性和历史可信性;但同时又不为正史资料所拘囿,在一些非主要事件和人物的描绘上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重构力,从而实现了小说文本建构的审美追求:诗与史的融合。他所创作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无一不是尊重历史与发挥想象的产物,对西域各民族女性的形象塑造更是其发挥想象的*具有代表性的产物。
一、贞洁
小说《敦煌》中科举考试失意的赵行德茫然走在街上,在街巷见一西夏女人一丝不挂地横卧在木箱上,要被男人切块卖掉。赵行德问女子自己是否愿意?女子粗暴地回答:“愿意”,声音高亢、清脆。赵行德不忍看女子受折磨,要将其整个买下。那女子说道:“对不起,不卖整个的。你不要看低西夏女人,要买就一块块买。”在付钱买下西夏女子,让其自由离去之后,赵行德开始思考自己这**的经历,也开始思考西夏女子,当时她躺在木板上在想些什么,她真的不在意生死吗?她拒绝被整个买下,又是为什么?这就是所说的贞操吗?赵行德感到他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强烈的东西抓住了。赵行德认为西夏女子不在意生命得失的沉稳,也许并不是其一个人本身所特有的品性,如同她暗沉的瞳孔颜色,是整个西夏民族所特有的。这里所说的贞操和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贞操不尽相同。中国的贞操观念一般是指女子从一而终的操守,而日本主要是指女性对男性保持性的纯洁。小说中西夏女子之所以会被人切肉卖掉,是因为她跟男人私通,还要杀了这个男人的老婆。但即便如此,她仍然高傲地拒绝被赵行德整个买下,宁可被一块块地切肉卖掉,也要保持自己的纯洁,哪怕对方只是私通的对象。这种贞操观念还体现在小说中回纥王族女的身上,并且,在井上靖之后创作的短篇小说《狼灾记》中的铁勒族女子等女性身上也有所体现。这些女子在遇到小说男主人公之前,都有各自的未婚夫或丈夫,但一旦和男主人公有了情感的纽带之后,宁愿为其坠城而死,或变身为狼。
赵行德在一次战争中遇到一回纥王族女,回纥王族女在城墙烽火台上等待未婚夫回城,遇到赵行德后,相信未婚夫已经在交战中死去,赵行德是未婚夫转世。赵行德与其约定前往兴庆学习西夏文一年后回来,但三年后才回来,此时,回纥王族女已被迫成为全军统帅李元昊的妾室。二人在城**擦肩而过,赵行德注意到回纥王族女,想靠近确认,回纥王族女发出一声轻微的叫声,随即匆匆从赵行德面前走过。尔后,在阅兵式上,赵行德亲眼看见回纥王族女突然间飞一般从城墙上跃下。赵行德明白,回纥王族女的举动大概是为了向自己表明其纯洁的内心,因为对于回纥王族女来说,除了“死”这种表达方式之外,再别无他法。赵行德深信她是为了自己而决意自杀的。其后,每次想起回纥王族女,赵行德就感到某种安定的静谧感充满了自己的五脏六腑。这已然不是对故人的爱恋之情,也不是悲欢之情,而是对人类情感中*纯粹的、***的情感的赞叹。在与尉迟光一同前往瓜州的路上,赵行德与尉迟光为回纥女人是否皆为娼妓一事出言争辩。尉迟光说:“回纥女人从上到下全是娼妓。”在此之前,赵行德在任何事情上对尉迟光一直都是忍让,唯独对回纥王族女子的贞节一事,却不能让步。赵行德一再强调回纥女子也有贞节,**的王族女子,为表明自己的贞节不惜一死。野蛮粗野的尉迟光对赵行德大打出手。
作家井上靖曾在其随笔《我想写的女性》(1957年)中写道,我想什么时候在我的作品中写四种类型的女性。一是油画家岸田刘生的作品《初期手笔浮世绘》中的那类女性,不顺从的表情、杂乱的穿着、扭转着多少有些淫荡的躯体、强烈的欲望,但却有些淡淡的忧愁。由此可以看出,井上靖在小说《敦煌》中描写的西夏女子应该属于这类女性,不顺从的表情、在常人看来多少有些淫荡的躯体、坚守自己贞操的强烈的欲望,被切掉手指时哀鸣中的忧伤。这些都符合《初期手笔浮世绘》作品中的女性特点。在这篇随笔中,井上靖还写道:而另一种类型正好与之相反,是油画家黑田清辉的名作《湖畔》中清纯秀美的女性;第三种类型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瑞那夫人,有才气、美貌、优雅;第四种类型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女性,丰臣秀吉的侧室茶茶,虽然很多作家都对其进行过描写,但我还是想在几部作品中描写各个时期的茶茶。茶茶是当时当权者*宠爱的爱妾,也是秀赖的母亲,出身近江**浅井,一生历经波折,*后城池失守,死于烈焰之中。*后,我想写像唐招提寺中如来佛立身像那般**的女性。从井上靖对小说《敦煌》中回纥王族女的描写多少可以感受到其美貌和优雅中有《红与黑》瑞那夫人的影子,其被当权者宠爱的波折经历以及*后自杀身亡的波折经历,与丰臣秀吉的侧室茶茶有些类似,*重要的是井上靖由此描绘出其理想女性的**灵魂和静谧之美。作者通过对赵行德不顾生死,捍卫回纥王族女贞操的重笔墨描写,倾诉了自己对这类女性的向往。
贞操这一概念在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中多次出现。井上靖另一部长篇小说《苍狼》中成吉思汗的爱妃忽兰更是坚守贞操的典型形象,并因为坚守贞操得到男人的爱恋。小说中,成吉思汗对曾多次身陷险境却仍坚守贞节的忽兰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认为她就是传说中“惨白如白昼的鹿”的化身。当成吉思汗看到“在动乱的漩涡中度过了10天的女人”,[1]“胸部和后背满是被毒打之后留下的青紫色的斑斑伤痕”,[2]他相信“她的的确确保住了圣洁的贞操”。[3]因此,并“再一次感到自己比谁都更爱这个女人,也许终生都会始终不渝地爱着她。”[4]在以后的多次出征中都让其陪伴左右,而包括正妻孛儿帖在内的其他女人从未得到过如此殊荣。
在小说《楼兰》中“贞操”二字从未出现,但虚构的先王王后的死因却应该与其有着深刻的关联。小说《楼兰》是作家井上靖根据斯文·赫定的《彷徨的湖》构思而成的作品。小说中作家将斯文·赫定发掘的年轻女性的木乃伊虚构为楼兰国的先王王后。先王王后在新王即位,举国将要从楼兰迁往八百里以外的新都鄯善的当天夜里服毒自杀。对于其自杀身亡,*感悲痛的人是新王,因为新王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妻室。这不仅是新王一个人的想法,也是整个王族的愿望,当然更是所有楼兰人的愿望。她为全国人所敬爱。人们对先王王后的自杀原因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因为其对先王的死过于悲伤;有人说是因为要离开埋葬先王的楼兰而悲痛过度;还有人说她一定是为即将遭到遗弃的楼兰殉葬而死。作者列举出人们的各种议论,但并没有说先王王后是因为不想成为新王妻室而自杀身亡的。新王想将其作为妻室的想法从新王到整个王族,再到所有楼兰人,当然也包括先王王后都非常清楚,深受楼兰国民敬爱的王后当然不会轻易违背整个王族、所有楼兰人愿望的事情,但为什么王后宁愿服毒自杀,也不做可以满足新王、整个王族、所有楼兰人愿望的事情?如果说是因为其对先王的死过于悲伤而自杀的,那么自杀行为也许应该发生的更早,从先王被杀到新王即位历时两个月,这期间都应该有更大的可能性。另外,如果说是因为要离开埋葬先王的楼兰而悲痛过度,或者说是为即将遭到遗弃的楼兰殉葬而死的说法,也很难解释得通,因为当时楼兰人都认为舍弃楼兰城邑是暂时的,新王即位后发布的**道命令就是召集十岁以上的所有王族和一切故老忠臣讨论决定楼兰国的去留问题,*后决定的结果是,暂时先服从汉朝意志,舍弃楼兰城邑,在南方经营新国,在汉朝保护下充实国力,伺机再将国都迁回罗布泊畔。所以,先王王后没有必要为了还有可能回来的楼兰殉葬身亡。因此可以推测先王王后是因为不想成为新王妻室而自杀身亡的。为什么先王王后不想成为新王妻室?因为其本身就是个虚构人物,究其原因,也很难得知。但从井上靖所塑造的一系列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以及其随笔中提到的其想写的四种类型女性和理想中的女性等内容来看,也许可以说先王王后的自杀行为可以看作其对先王安归的情感的坚守,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坚守贞操。
二、坚忍
小说《漆胡樽》中一被俘的汉军陈氏,元光六年跟随卫青在雁门关与匈奴作战,被俘留居胡地十年有余,思念故国的感情日趋加深。于是,以花言巧语勾引平日对他有同情之意的族长妻子,与其一同逃往汉地。逃亡第三天晚上,二人一同骑上了马,为保持伏在马背上的姿势,也为了不使女子跌落下来,陈氏将女子捆在马上,女子疲惫不堪,一言不发,任由陈氏摆布。刚开始,陈氏回头问女子“苦吗?”,女子回答“不”,后来,陈氏下马,解开捆绑女子的绳子,女子像一件物品似的跌落在地,她早已筋疲力尽。“苦吗?”陈氏又问,此时,女子已无力回答,只是无力地摇头凝视着他。女子口里含着水,静静地断了气。只有在这一瞬间,陈氏才对女子产生了一丝感情,但那却不是真挚不渝的爱情。整个故事女子只说了一个“不”字,一直默默承受痛苦,默默献出生命,却没有一句表白。这正是作家井上靖笔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女性不轻易或不直接告知对方自己的心意,而是一直等待对方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女人对人的体贴、细心的关怀、感情的情趣都不直接表现在表情和动作上,而是深藏在内心深处。”[5]小说《漆胡樽》中的女子明知陈氏勾引自己的目的是协助逃亡,而自己为此会搭上性命,但还是决定用自己的生命送陈氏一程,在生命的尽头,才换来陈氏“一丝感情”,这感情却不是女子期待的“真挚不渝的爱情”。小说《洪水》中阿夏族女子的命运也是如此凄美。后汉献帝末期(公元189-220),索劢率领一千敦煌兵出玉门关,在库姆河畔建立新的武装屯田基地,为将来汉朝部队进驻做准备。这段历史《水经·河水注》中有所记载: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欢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6]井上靖的小说《洪水》是根据这段历史进行创作的,小说中前半部分内容是作者依据史实而写,而被索劢*后抛弃的阿夏族女子部分是由作者虚构而成的。索劢军队驻守楼兰第三年,屯田积粟百万,索劢决定举行历时三天的盛大的庆祝仪式,女子问索劢举行如此盛大的仪式,是否因为部队不久即将离开邑城?索劢否认,女子一直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摇着头。是否带女子一同离开?女子的头发、眼睛、以及肤色、语言,这一切都让索劢顾虑。*后,当洪水挡住归途中的索劢时,索劢主动提出祭献女子。祭献女子后,河水减退,索劢顺利渡河后,又对牺牲的女子产生了感谢和怜悯之情,同时,也感到过去从未有过的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感。[7]紧接着,洪水如发怒的蛟龙,毫不留情地将索劢军队以及其三年间的一切吞噬。在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中,多数男性都很珍视女性的情感,或者能够明白并回应女子对自己的感情,即便是《敦煌》中鲁莽的朱王礼也有着一怒为红颜的激情,尽管他明白回纥王族女对自己并无感情,但因为自己深爱着这女子,所以,不惜性命与全军统帅李元昊决战。《异域人》中班超的部下赵私自娶于阗女子,后来被班**行送走,女子途中中毒箭身亡,这位常年与班超患难与共的部下赵逃奔龟兹军,并率军与班超部队作战。只有《洪水》中男主人公索劢抛弃女子,*后惨遭被洪水吞噬的厄运。这一虚构性描写,是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中**的一次让辜负女子感情的男性遭遇厄运。也许这只是井上靖小说创作的一种尝试,但也许井上靖想借此捍卫其心目中理想女性的情感。
三、唯美
从井上靖所塑造的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西域题材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特点就是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并不多,但画面感很强。作品《楼兰》中年轻的王后以自杀出场、《漆胡樽》中匈奴女子一直只说一个“不”字、《异域人》中于阗女子只有被迫离开时的哭声、《敦煌》中西夏女子被卖时只说“愿意”,回纥王族女再遇赵行德时只是“啊”了一声,而这一声却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有惊讶、困惑、喜悦和悲伤。随后,回纥王族女坠城自杀,从远处看回纥王族女的身影只是个黑点,黑点沿着城墙拖着长尾飞落而下,这一场景在赵行德心中定格,并明白回纥王族女这一举动是为了向自己表明她内心的纯洁。此后,赵行德每次想起回纥王族女,“他的眼睛里还可以清晰地勾画出她从甘州城墙坠下时的那个黑点以及黑点划出的细细的曲线”。这些清晰的场景是作者诗意的心理形象的外化,而贯穿这些心理形象的正是作者所独具的文学绘画气质。井上靖这独具特色的文学绘画气质的形成得益于其十余年美术记者的经历。如前所述,1936年井上靖创作的小说《流转》获得首届千叶龟雄奖后,井上靖得以直接进入《每日新闻》大阪总部工作。*初,井上靖担任宗教记者,负责佛教经典解说。一年后,转而负责执笔美术评论,发表了大量的诗评和画论。这一时期,井上靖还到京都大学研究所研究美学,他的美学知识大半是在这一时期积累起来的。井上靖原本感觉敏锐,对绘画艺术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和鉴赏能力,加之十余年美术记者的经历,进一步磨炼了其后作品中独具特色的绘画气质。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常见诗歌或绘画中精练的语言以及唯美的意境。
在《楼兰》《敦煌》发表之际,日本有些学者称其为“文学冒险”,礼貌地加以肯定,但同时认为作品以自然为主人公,没有细致入微地描写登场人物,让人感觉主题不够鲜明。笔者认为这也正是井上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小说中的人物只是象征性地存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丰富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这种创作手法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如前文所述,小说《楼兰》中先王王后的出场就是服毒自杀的结局,读者根据小说前后的内容,结合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及其创作倾向,剥茧抽丝般地分析出先王王后的死因,更加深了读者对井上靖塑造女性形象的理解。而如果作者直接交代先王王后是为了坚守贞洁服毒自杀的,或者再对其内心世界或自杀前后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那么小说这部分内容也就索然无味了。
井上靖笔下西域各民族的女性大多具有**的灵魂,并坚守着对男性的贞操,话语不多,多用行动向男子表明情感,因此,给人以静谧之美,从其作品所塑造的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井上靖进行历史小说创作时充分发挥想象的部分之一。另外,由此也可以看出作家井上靖对西域的热爱之情,因为,其作品中所描绘的西域各民族女性形象无一不与其理想的女性形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也就是说在西域小说中,井上靖让自己理想的女性化身为西域各民族的女性,让其生活在自己一直向往的土地上,实现自己年轻时代的梦想。
[1]井上靖:《蒼き狼》,《井上靖歴史小説集》(第四卷),日本 东京:岩波书店,1981年,第171页。
[2]同上。
[3]井上靖:《蒼き狼》,《井上靖歴史小説集》(第四卷),日本 东京:岩波书店,1981年,第170页。
[4]同上,第171页。
[5]井上靖著:《井上靖全集》(第24卷),第449页。
[6]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上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97-98页。
[7]井上靖著:《井上靖全集》(第六卷),第102页。
……
查看全部>>
目录
**章 井上靖的中国文学地图
**节 成长经历——文学的萌芽期
一、幼年经历
二、诗的洗礼
第二节 十年新闻记者——文学的酝酿期
第三节 “中间小说”——文学的成长期
第四节 历史小说——文学的全盛期
第五节 社会活动——文学的实践
第二章 “西域情结”与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节 从“西域情结”到小说创作
第二节 “西域情结”的核心:《敦煌》《楼兰》
一、小说《敦煌》
二、敦煌系列散文诗
三、小说《楼兰》
第三节 西域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一、贞洁
二、坚忍
三、唯美
第四节 井上靖的“西域情节”在中国的余响
第三章 诗与小说:酵母与释义
**节 散文诗——文学的出发点
第二节 诗与小说并行创作
第四章 诗与史的融合:《苍狼》还原抑或解构“历史”
**节 草原作品的创作肇因
一、成吉思汗与源义经
二、《成吉思汗实录》
三、破解铁木真出身之谜
第二节 围绕《苍狼》文学属性的一场论争
一、草原史诗《苍狼》
二、历史小说《苍狼》
三、何谓历史小说?
第五章 虚往实归——井上靖晚年的“孔子”之道
**节 井上靖的小说《孔子》
一、《孔子》的小说化
二、《孔子》的取材
三、《孔子》中的孔子形象
第二节 井上靖的“孔子”之道
一、抗争“天命”
二、“仁”与“礼”
三、“逝者如斯夫”
第六章 井上靖对战争的文学反思
一、《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
二、《石庭》祭友
三、对战争的文学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全部>>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