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的荣光与艰难
一汽的故事比《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更壮观。
口 述 | 范恒光
采访时间 | 2018年5月24日
范恒光,1930年出生在汉口,6岁后随家人迁到浙江宁波。1948年从上海陆行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国立高机学校。1951年,被华东工业部领导作为留苏培养对象暂留人事处工作。
1952年年末,范恒光到大连工业俄文专修留苏预备班学习,后因华东工业部撤销,于1953年6月转入一汽俄文班。1954年,他赴苏联实习,回国后进入一汽生产调度处工作,曾担任一汽轿车厂厂长和一汽副厂长。
2018年5月24日,88岁的范恒光在其长春寓所接受访谈。
我心情复杂
听说你(编者注:指本书作者)要整理《解放》口述文集,我心情复杂,一方面挺高兴,一方面有些担心。高兴的是这个题目有意思,应该写,也值得写。担心的是这个题目比较大,不知道你怎么写,是史料、文集、故事,还是小说?
如果从头写,年代已久远,当事人中的重要人物都已故去。比如1953年参加一汽开工典礼的很多人的照片都已挂在了墙上,找亲历者讲述当年的鲜活故事已经比较难了。但也有有利条件,一汽出版过很多书籍、回忆录和纪念文集。要数字有数字,要故事有故事,要人物有人物。如果写小说,可以写得比《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更壮观、更好看,我还可以提供很多资料。
至于找我谈解放,我真有些顾虑。我虽是老一汽人,1953年开工典礼前到一汽,但我干解放的时间并不长。我1958年开始干红旗,1984年调任一汽总厂,有一年多时间在管解放生产。之后又改管轻型轿车,干到1988年。一汽-大众项目谈成后,我被指定为一汽奥迪KD2生产项目负责人,在“一仆二主”的情况下奔波了五年。
“一仆二主” 是哈恩博士(Carl H. Hahn,卡尔·H.哈恩,曾担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提的。当时,耿(昭杰)厂长向他介绍我,他说:“你是一汽奥迪项目负责人,我是奥迪的老板,那么我也是你的老板,所以从今天起,你有了两个老板,一个是耿昭杰,一个是我。”这样我就一下子有了两个领导。
5年后,我已经62岁了,到了应该退出一线的年龄。1992年年末,
我被派往广东,到与一汽合资的一汽顺德汽车厂做协助工作。1994年,我在长春办理离休手续,但因该厂引进一批都市高尔夫KD生产项目,我没能离开。直到1997年年末,我才离开广东回长春,真正过上离休生活。
这是我在一汽的大致工作经历,年数不少但大多都跟解放无关。隔行如隔山,因此我真不是谈解放的合适人选,要谈也只能滥竽充数。但也有好条件。我是一汽的老职工,现在还是一汽咨询委委员,我对一汽比较关注,算是一个活着的亲历者。
既然要谈,我有些想法。解放是车,单写车意义不大。解放车是一汽的主产品,一汽为生产解放而兴建。谈解放必须先谈一汽,谈一汽显然是比解放大得多的题目,所以我想从一汽角度谈谈我知道的一些事情和想法,而不纯粹谈解放。
一汽从1953年开始筹建,迄今已65年。其中,从1953年到1956年是三年建厂阶段。从1956年到1986年是解放投产后**个30年,也是一汽作为我国汽车工业“长子”挑起重担的30年,我把它称为“30年长子生涯”,也是一汽的**次和第二次创业。
也有人把这30年称为解放“一贯制”的30年,但我认为给一汽戴这顶帽子有失公平。这30年来,一汽从初生到成长,头顶是风云多变的年代,肩上又有“长子”的沉重负担,物质条件极度拮据,但它坚强地走了过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汽又急起直追,完成解放换型和工厂改造的重大任务,开启第二次创业。“长子”生涯充满荣光,也充满艰难。
1988年后,一汽开始第三次创业,主要做轿车,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种发展。这个题目跟解放离得有些远。我主要讲前面两段。
一汽为什么能三年建成
先说三年建厂阶段。
一汽从无到有,在远离北京的东北荒原上拔地而起,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年产3万辆载重车的工厂,成为中国**个生产汽车的基地,确实不容易。这个业绩值得骄傲。
一汽为什么能三年建成?我认为有四个条件。
**个条件,**领导重视。这可以从一汽项目开始说起。
其一,一汽项目是毛主席和斯大林这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共同商定的,是我国**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首批项目中的**。而且斯大林说了,他将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像支持斯大林汽车厂那样来建一汽。
其二,**为一汽项目专门发文,号召全国人民支持。
其三,一汽厂址是周恩来总理定的。这个项目定在吉林有几个好处:离沈阳近,离钢铁基地近,离苏联也近。当时吉林省没有工业项目,周总理高瞻远瞩,将项目定在了长春。
其四,一汽厂名和奠基纪念题词是毛主席亲笔写的。
其五,建一汽时,许多重要问题都是中财委(**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陈云同志拍板解决。
其六,一汽厂长人选由***高领导人亲自审定。一汽厂长*初是郭力,郭力提出要找比他更合适的人当厂长。这事很快被报送到**,*终确定饶斌当厂长,这也是毛主席点头同意的。能受到**领导人的如此重视,应该是一汽项目能三年建成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条件,全国人民拥护。
其一,汽车在当年虽然还没有普及,但它是国计民生中很重要的运输工具,所以受关注度高。
其二,当年中国没有造车能力,满大街跑的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万国牌汽车,数量少,价格高。现在要自己造车,老百姓都拥护。
其三,那个年代人民群众政治热情高涨,对党的号召一呼百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据说当年一汽叫652厂,是与计划投资额度有关,“652”是6亿5200万元的缩写,当年全国总人数是6亿5200万人,相当于全国每人出一元钱建汽车厂。
第三个条件,建厂领导班子**。一个企业有没有战斗力,领导班子很重要。一汽三年建厂期间,担任领导的人并不多,党政加一起只有十来个人,其中行政7人——饶斌、郭力、孟少农、宋敏之、马诚斋、黄一然、刘西尧,党委5人——顾循、方、牛长学、史坚、赵明新。这12人并不是同时在一起工作,你来我走,同时工作的基本在10人以下。但应该说,这是60多年来一汽历史上*强的领导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