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文学中的信仰文化研究:以河湟民族走廊为例》:
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以来,由于统治**实现其统治的需要,广大民众为了更多地获取精神上的慰藉,佛教在神州大地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本土原始宗教文化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调适、整合之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与信仰。就目前来讲,经过本土化了的佛教在中国主要内化、凝聚成了两大佛教系统:一是与中国传统宗教和强大的儒家文化相协调的汉传佛教系统,一是以印度佛教与西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藏传佛教系统。河湟民族走廊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过渡交融地带,相比之下,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较大,除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而外,这里的藏、土、蒙古等民族以及不少汉族民众都信仰藏传佛教,另外一部分汉族民众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
在日常生活中,佛教信仰成了河湟民族走廊不少民众的不二选择,他们叩拜佛教神圣,崇信佛教圣迹,敬奉佛教器物……这一切不仅体现在现实中,同时也折射于他们的口传文学中。佛教神圣包括虚拟的神明和真实的高僧,河湟口传文学中也对佛教神圣尽力扩布,广为传颂。这些或救危济困,或斩妖除魔,或弘扬佛法,或潜心佛事的神圣,在极力渲染和无限放大的民间话语下,浸透着人们对之的景仰之情。在民间化的表述方式上主要采用将真实的佛教人物神格化,将围绕佛教神圣的历史事实传说化,将虚拟的佛教神明世俗化。河湟口传文学在对佛教神圣的解构与建构,重组和重塑中表达着人们对之的民间理解。佛教圣迹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河湟民族走廊的佛教圣迹主要由佛寺、佛塔和佛教高僧的修行处等构成,这些圣迹不仅在河湟民族走廊随处可见,而且在当地的口传文学中屡被传诵。民间话语下的这些佛教圣迹无一例外地浸染着神圣、瑰丽、奇幻、灵性、特异等特征,这是表演者的刻意为之,目的是唤起民众对这些佛教圣迹的崇信。因之,河湟口传文学中的佛教圣迹透射出浓浓的信仰色彩。佛器在信众心目中是神圣、洁净的。在河湟口传文学中,这些佛具和法器同样被人们反复礼赞、颂扬。尤其是在卓仓藏族婚礼歌中,以法铃、法鼓、哈达、八吉祥等为主的佛教神圣器物更是被歌手动辄吟咏,同时其间浸融着这种文化享有者们对之的信仰。
河湟口传文学中吸收、转化了大量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佛教因缘故事。佛经故事在河湟民间被广为戏仿是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情境和文化语境使然。这些民间化了的佛经故事又在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实际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