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分光光度技术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在分光光度法的实际应用中,测定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引起这种偏离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性原因;一类是化学性原因。
一、物理性原因产生的误差
物理性原因引起的误差,主要指由分光光度计仪器本身引起的误差,包括入射光波长不准确、入射光的单色性不好、微量的杂散光以及因光源的波动、检测器灵敏度波动等引起的偏离等。即使是经过仔细调校的分光光度计,仍要注意以下原因引起的误差。
(1)入射光的纯度:比尔定律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采用单色光。但分光光度计实际使用的入射光并不是严格的单色光,而是由单色器从连续光谱中选择出的一窄段范围的复合光,仍有不同波长的幅射光同时存在。带宽越窄,单色光愈纯,对比尔定律的偏差就愈小。
(2)杂散光的干扰:散射光也是引起误差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散射光是指一切未经过测定溶液吸收,而又落到检测器上引起干扰的光,如室内自然光,经过某些漏洞进入仪器而明显增大了透光度,故高灵敏度的分光光度计宜安装的光线较暗的室内。散射光也包括能透过比色杯的非测定需要的其他波长的光,因效果与散射光一样,故也称为散射光干扰。散射光干扰对高浓度测定特别有害,能使吸光度降低,标准曲线的高浓度部分向下弯曲。
(3)适当的吸光度测定范围:即使将各种因素都控制好,对于浓度过大或过小的样品,误差仍然很大。因为浓度过大的样品,其吸光度过高,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且读数标尺刻度的精度差,误差亦大,故难于准确。浓度过低的样品,其吸光度小,则因与仪器本身因素有关,也容易引起检测器标尺上的读数误差。从理论上推算,相对误差的*小的部分在透光度为36.8%处(或吸光度为0.4343处),故通常认为测定值在吸光度0.20~0.70范围内(透光度为20%~65%)误差较小,超出此范围,相对误差均会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