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小事不小
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不是骤然而得的,而是由点点滴滴的细微的成功凝聚而成的。只有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才会取得比别人更出色的工作成绩。所以,抓紧时间做好你手边的每一件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沃尔夫9岁那一年,因为急于赚钱,他去问他家附近的报纸经销商米塞里先生,能不能让自己放学后兼职送报。米塞里先生告诉他,如果他有自行车,就给他一条送报路线。
沃尔夫一家住在芝加哥,身兼数职的爸爸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但接着爸爸就因肺炎住进医院,没办法教他骑。
幸而米塞里先生没说要看沃尔夫的骑车技术,而只是要看看自行车。因此,沃尔夫把车推到那里让他看了看,这样沃尔夫就上班了。
送报可不容易,尤其是星期天的报纸,页数多,分量重,沃尔夫要一份份上楼去送,如果是公寓大楼,就送到门口;碰到下雨或下雪,他就拿爸爸的旧雨衣盖在报纸上面,不让报纸被淋湿。
爸爸出院回家后,恢复了白天的工作,却因身体太弱,不能再兼做别的差事。为了应付开支,只好卖掉了沃尔夫的自行车。
米塞里先生后来虽然也知道了沃尔夫没骑车送报,对此却绝口不提。
8个月下来,沃尔夫送报纸路线上的订户从36户增加到59户。
那一年圣诞节前的晚上,沃尔夫去按**个订户的门铃,屋里灯亮着,却没有人开门。他到另一家去,也没人开门。没多久,沃尔夫已经敲遍了大多数订户的门。按了他们的门铃,但看样子是没有一个人在家。
沃尔夫很着急,因为,第二天就是交报费的日子了。圣诞节就在眼前,他却没想到大家都会出门买礼物。
接着,沃尔夫走到戈登家,当听到屋里有音乐和人声的时候,他心里非常高兴。沃尔夫按了门铃,大门应声而开,戈登先生几乎是把他拖进门去的。
令沃尔夫诧异的是,他的59位订户几乎全部挤在戈登先生的起居室里,房间**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深红色,有一盏电池车灯,还有车铃,把手上挂着帆布袋,里面鼓鼓地塞着五颜六色的信封。
“这是给你的。”戈登太太说,“我们大��都凑了一份。”那些信封里是圣诞卡,另附那个星期应付的报费,大多数信封里还有一笔丰厚的小费。沃尔夫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回到家,沃尔夫点了点小费,超过100美元——这笔意外之财,使他成了家里的英雄,也让他们家过了一个欢愉的圣诞假期。
沃尔夫从此懂得,即便是*小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好。而正是这种做事方法,使他由此踏上了成功之路。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夫,伸手推开汽车展示**的玻璃门。他一进门,立刻迎面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柜台小姐,很客气地询问:“老大爷,我能为您做什么吗?”
老农夫有点腼腆地说:“不用、不用,只是外面有点热,我刚好路过这儿,想进来吹吹冷气,马上就走了。”
小姐听完后亲切地说:“您一定热坏了,我给您倒杯凉茶吧。”接着,便请老农夫坐在柔软豪华的沙发上休息。
喝完凉茶。老农夫闲着没事,便走到展示**内的新货车前,东瞧瞧,西望望。
这时,那位柜台小姐又走了过来:“这款车很不错,要不要我帮您介绍一下!”
“不要!不要!”老农夫连忙说,“我可没钱买,种田的人也用不着这种车。”
“不买也没关系,以后有机会您还可以帮我们介绍啊!”然后,便详细而耐心地将货车的性能,逐一解说给老农夫听。
听完后,老农夫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皱的白纸,交给这位柜台小姐,并说:“这些是我要订购的车型及数量,请你帮我处理一下。”
小姐有点诧异地接过来一看,这位老农夫一次要订购8台货车,连忙紧张地说:“您一下订这么多车,我们经理不在,我必须找他回来和您谈;同时,也要安排您先试车……”
“小姐,你不用找经理了。我信任你。这几天我走了好几家,每当我穿着这样的旧汗衫走进汽车销售场,同时表明我没钱买车时,常常会受到冷落,而只有你们公司与众不同,我从你的工作态度上信任你们的公司。你不知道我是你的客户,还那么热心地接待我,为我服务,对于一个不是你们客户的人都如此,更何况成为你们的客户呢?”
后来,这位小姐因对工作认真负责,而顺利晋职。
小事不仅是成大事所必须做好的环节,而且,从中也体现出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法。所以,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抓紧学好的必修课。
学会专心做一件事
登高需要体力和耐力,爬高山如此,晋升高位也是如此。成功的人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体力不济的人,只能在半路上打住,永远到不了山顶。一个人走到半路走不下去时,往往会改变原来的想法,把目标定低一点,认为当不了总裁,能当个经理也不错。能满足于较小的成功的入,生活也许比真正成功的入丰富得多,他们有时间休闲,享受朋友相聚的乐趣,能与家人共处,能发展自己的爱好。而牺牲这一切来换取成功的人,有另一种快乐与满足——他们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你会得到“忘我”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因循苟且者永远享受不到的。有一位心理学家调查了175名职业棋手、舞蹈家和运动员,问他们为什么能陶醉在工作中,是因为可以得到名利还是因为想赢。结果答案是,他们都一心投在事业上,完全没想到名利和输赢。
没有人能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事实上也没有这种必要,因为,太伤神了。只要养成习惯,必要时集中精神工作,你会发现生活比以往更有意义,因为,你已学会专心做一件事,你会工作得更有劲,也玩得更痛快。事业有成的人乐于接受压力,他们精力充沛,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会全力以赴,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不久,他们便进入忘我的境界,这种精神状态和运动一样有益健康。
有些人会提出疑问:“是不是只有少数人能陶醉在工作中,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却收获有限?”
是的,如果你在工作上只是盲目地做牛做马,那就太不值得了。你必须有目标。为你的目标而努力。辛勤工作并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工作了。同样砌砖墙,有的人觉得工作很无聊,认命地做下去;有的人一面砌,一面想象这座墙砌成后的面貌,上面也许会爬满玫瑰花,孩子们也许会攀在墙头上看风景,他努力砌墙的同时,眼睛已经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前一个砌墙入虽然卖力,其实跟牛马差不多,在现有的工作中打转,生活对他而言是一种苦刑。后者却能陶醉在工作中,同时,他很可能一面工作,一面思考改善,因此技术会不断进步,工作不仅没有让他觉得无聊,还让他有机会成为这一行的高手。在每一件小事上体现你的善心
一个精神科医师曾说:“如果你觉得抑郁,*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为别人做点事。”为什么呢?因为它让你的注意力向外发展,而不是向内发展。一心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你不太容易觉得沮丧;帮助别人的副产品,就是对自己产生美好的感觉。这医师说:“有**我很兴奋地坐在机场等待登机,因为机票升等了,我可以坐头等舱。事实上,我的座位是整架飞机上*好的一个。位子的号码是1A。不过登机之前,我发现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几件随身行李,手上抱着一个哭泣的婴儿。这时,我听到自己的良心说话了:‘你这个浑蛋,让她坐你的位子。’我跟这个念头奋战了一会儿,终于屈服了。
“‘对不起,你看起来好像比我更适合享用头等舱的服务。我知道带孩子坐飞机是多么困难的事,你何不跟我换位子呢?’我对年轻的妇女说。
‘你确定吗?’年轻的妇女疑惑地问。
‘是的。我真的无所谓。反正我在飞机上会一直工作。
‘谢谢!你心真好。’于是,我和年轻的妇女换了位子。
“登机时,看着她坐上1A的位子,我很高兴。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坐到248或任何一个位子。都不是那么糟糕的事。在飞行的时候,我还忍不住走到头等舱。在窗幕后面偷看里面的情况。我看见年轻的妇女和孩子坐在宽敞舒适的座位上,睡着了,心里美美的,就好像得到了百万美元一样。”
一个名叫陶妮的青年,也说了一个甜蜜的故事,这是服务之乐的另一个例子。在陶妮住的社区里,有一个女孩跟她爸妈住在一户双拼房屋里。他们的经济情况不好。过去的3年当中,陶妮把她和妈妈穿不着的衣服都送去给了那个女孩家,并对她说“我想,你也许会喜欢这些衣服”或是“我很想看到你穿这件衣服”。
女孩穿上陶妮给的衣服时觉得很好看。于是她说:“真谢谢你送我这件衬衫。”
陶妮答道:“你穿这个颜色真好看!”陶妮试着体谅她的心情,不让她难堪。也不让她觉得自己是个穷人。这件事让陶妮晓得自己是在帮助她,让她拥有更好的生活。因此,陶妮很开心。
走出你的轨道,跟*寂寞的人打招呼。写一封感谢函,寄给曾经深深影响你的某个朋友、老师或教练。下一次。在投币机前付停车费时,不妨替你后面的车子付钱。付出能获得幸福,不仅对方受益,你也得到力量。布鲁斯,巴尔顿在描述耶稣生平的著作《没有人认识的男人》中,把日行一善的想法,说明得十分透彻。
不要放弃做小事的机会
机遇稍纵即逝,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往往*先发现、*先下手的人*先得益。如果鼠目寸光地盯住眼前的利益,那么,机遇也许就永不会再现。
遇到所谓真正伟大的机遇是很难得的,机遇往往是化整为零地呈现在你面前,所以,如果不抓住看似微小的机遇,那丧失的可能就是一个大的机遇。
《圣经》上有这样的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旧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彼得却懒得弯腰,没去理它,于是,耶稣自己捡了起来,然后,用它换了18颗樱桃。出城后,二人继续往前走,经过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了。耶稣再掉一颗,彼得就再捡一次,就这样,彼得狼狈地弯了18次腰。之后,耶稣笑着对彼得说:“你要是此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确实,如果弯一次腰就能解决问题,当然谁都不愿意选择弯18次。彼得之所以会狼狈地弯18次腰,就在于他鼠目寸光,不善于从“小”见“大”,只想到旧马蹄铁是废物,不值得自己弯腰,却没有想到可以用它换钱,然后,用钱来买樱桃。
我们有时候恰恰需要从不被自己看重的事情做起,而且,只有老老实实地“弯下腰”将这些事情做好,才会逐步培养起对它们的兴趣,*终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很多稍纵即逝的机遇,也往往就在弯腰的那一瞬间被拾起。
接受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工作。有些人喜欢在热闹喧哗的环境中穿梭交际,而有些人则喜欢安安静静地埋首于研究工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情各不相同。此外,有不少人原本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在每天不停地投人心力之后,便不知不觉地喜欢自己的工作了。
或许在你的周围。有些工作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工作,都是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众人只好暗自祈祷这差事可别降到自己的头上。如果你表明自己愿做这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会如何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同,有时候,甚至还会让上司对你心存感激:“这可多亏了你的帮忙!”
然而,实际上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成果。虽然如此,你还是信心百倍地默默耕耘,这才是勇者的表现。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及潜藏的能力。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表面看起来“大智若愚”,这种人很受大家欢迎和认同。
做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特雷莎,因为死亡时间与英国王妃戴安娜接近,有人便把二人相提并论。其实。她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戴安娜王妃风华绝代,光艳照人;特雷莎修女瘦小朴素,其貌不扬。戴安娜王妃跟艾滋病人握手、与非洲饥民交谈,会有传媒为她广为传扬;特雷莎修女则默默地照顾那些生活在贫困、疾病与肮脏中的不幸者,从不大肆渲染。戴安娜王妃香销玉殒。她的葬礼、她的玉照、她的传记、她的逸闻趣事,甚至她生前喜欢的服饰,一时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电视台报道的主题;特雷莎修女去世,显然没有那么铺张和“浪漫”……
尽管有着这样巨大的反差。但特雷莎修女丝毫也不逊于戴安娜王妃,她那颗伟大的爱心,是**美丽的心!
特雷莎修女所做的。都是在常人看来再平凡、再低微不过的事。她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擦身。在他们去世后,为他们安葬。她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巨额的资产,更没有超凡的才能,她有的只是一颗爱心,而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穷人、不幸的人。她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特雷莎修女的话朴素而深刻,她说出了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什么是伟大?伟大不在于你是否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者你是否当上了名人、高官、百万富翁。甚至元帅、总统,而在于你是否具有诸如勤劳、正直、自律、诚实这些人类的美德,在于你是否真正*大限度地展现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安徽一所农村师范学校的校园里贴着这样的标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已故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话。陶行知是留美的学者,深得**教育家杜威的赏识。但他没有在国外寻求发展,回国后,也没有去追求高官厚禄,而是一头扎到落后贫穷的乡村和城镇,积极开办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宋庆龄在陶行知积劳逝世后题写挽词,赞誉他是“万世师表”。陶行知一生所孜孜以求的,就是不嫌平凡和琐碎,只要有益于世,就尽心尽力去做。
陶行知当年在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小人居高位如在厅里挂画像,挂得愈高,愈见其小。我们试把一部‘二十四史’从头数,便知道有多少人是把大事小做了。伯斯笃(巴斯德)当初研究那人眼不见的微生物,便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等到痨病虫被发现以后,因他得救的人足足可以装满一个南京城。这是小事大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