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

  • 作者:(美国)(Grunig.J.E.)格鲁尼格 者 卫五名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2654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567
  • 定价:¥7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公共关系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由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格鲁尼格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致力于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建构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体系,并探讨公共关系领域的“追求**”之道。
    在本书中,学者们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公共关系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着重剖析了公共关系实践领域的诸多核心问题,分别从公共关系的项目层面、部门层面和组织的整体层面,梳理了影响“**公共关系”的多重因素,并初步提出了公共关系价值实现的思路与途径。通过本书,读者们不仅能够“全景式”地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领域的诸多核心课题,还能在作者的引导下,分析和思考公共关系的发展之道。
    本书所提供的思考框架和学术图景,对于今天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健康快速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指导意义。
    文章节选
    **公共关系在中国

    美国当代**公关学者、马里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格鲁尼格等人著的《**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1992年英文首版)中译本的问世,其意义不亚于当年被称为“公关圣经”的《有效公共关系》(1985年英文第六版,斯科特?卡特里普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l988年版)在中国大陆的出版。
    《**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是格鲁尼格教授主持的**公共关系课题研究的首批成果,也是公共关系管理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更是迄今为止公共关系学术研究领域里*为成熟的理论结晶。
    1999年,我国台湾学者黄懿慧教授撰文介绍西方公共关系理论学派时,曾将其概括区分为三类:管理学派、语艺/批判学派、整合营销传播学派。格鲁尼格教授是管理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管理学派强调:公共关系在组织中,必须发挥管理的功能,以解决沟通问题。实现这种管理性功能的两个条件为:**,公共关系必须进入组织的权力结构**;第二,组织必须能够实施传播沟通的“双向平衡模式”。格鲁尼格等人在**公共关系课题研究中,所归纳的**公共关系十大标准全面涵盖了管理学派对公共关系运作所秉持的基本理念。
    我国台湾的另一位公关学者张依依在新近出版的《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中,将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按历史线索分为三个十年:**个十年:说服的年代(1975-1985年);第二个十年:管理的年代(1986-1995年);第三个十年:关系/语艺的年代(1996-2006年)。她在大致认同黄懿慧教授关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管理学派与语艺/批判学派形成两股力量的同时,对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整合营销传播学派是否可称为公关理论提出质疑,且把语艺/批判学派的时间段后延,以并列于近年来出现的关系理论研究。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显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管理学派渐趋成形、丰满,并以**公共关系的课题研究为标志达到**。 《**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一书中译本的出版,标志着公共关系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通过把本书见诸中文,本书的译者开启了令人激动的把文字——更重要的是——把思想在美、中两国间传播的过程。
    当中国同行读到本书时,他们将会接触到迄今全球范围内公共关系领域*庞大的研究课题。如果他们接着还把本书中的**公共关系原则应用于自身的工作当中,他们必须结合中国的文化和时代特征,对书中的理论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调整。反过来,这种调整*终也会重塑并提高西方**的公共关系实践水平。
    当笔者开始教授公共关系和进行相关研究时,我们对英语以外的公共关系著作一无所知。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公共关系要么被认为是一种纯粹西方式的组织职能,要么被认为其西方式的实践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同样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当**公共关系研究这一项目被资助而开始启动的时候,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具有常识的公共关系从业者和对文化因素敏锐的学者认为,虽然公共关系的一般原则可以适用于各地的具体实践,但依据本地的条件进行若干调整也是必要的。在规划公共关系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本地的文化、媒介体制、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和激进行动主义等因素。但是,我们仍相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一些普适性的公共关系实践原则都会具有价值。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在公共关系领域,有相当数量的从业者和学者,对于彼此的不同作用以及自身工作对于对方的价值问题,存在着疑惑。来自实务界的从业者往往会认为,学者指的是那些选择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而不是公共关系实践工作的人。因而,他们通常觉得学术研究是没用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些研究成果根本无法应用于公共关系实践。另一方面,学者们通常把自己看做是公共关系行业的批评者和分析人士,而不是从业者。尽管学者们希望,他们做出的批评和分析能够改进这一行业,但他们认为,他们的所有研究不一定都必须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目录
    译丛序言
    英文版序言
    作者中文版序
    **公共关系在中国
    开启公共关系专业的大门
    **章 传播、公共关系与**的组织:本书概览
    一、本书的核心问题
    二、一些关键性的定义
    三、从宏观层面考查公共关系
    四、项目层面:对公共关系项目的有效规划
    五、部门层面:**公共关系或传播部门的特征
    六、组织层面:使**公共关系成为现实的条件
    七、经济层面:公共关系对组织的贡献
    八、怎样阅读本书其余部分
    **部分 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世界观对于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一、世界观在理论与研究中的角色
    二、公共关系:对等与不对等
    三、有关公共关系的社会角色的假设
    四、有关公共关系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假设
    五、公共关系伦理与规范性理论
    第三章 什么是**的组织?
    一、自主性、相互依存性和关系
    二、组织有效性的相关理论
    三、组织与公众间关系的本质
    四、多元化与必要的多样性
    五、公共关系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公共关系与管理决策
    一、组织环境的表象
    二、权力**
    三、组织跨界角色
    四、决策与决策制订
    五、组织跨界角色与意义建构
    六、必要的蓝图
    七、公共关系的职能与意义
    八、公共关系经理的角色
    九、研究假设
    第五章公共关系人员应用**理论的方法
    第二部分 项目层面:**的公共关系项目规划
    第六章 战略管理、公众与议题管理
    一、战略管理
    二、一种公共关系战略管理的模式
    三、利害相关者阶段
    四、公众阶段
    五、议题阶段
    六、研究假设
    第七章公共关系项目评估——相关文献对公共关系效果的探讨
    一、没有目标的公共关系
    二、以目标为基础的公共关系
    三、关于传播效果的相关文献分析
    四、结论
    第八章调查性公司和公共关系实践
    第三部分 部门层面:**公共关系部门的特征
    第九章 什么是**的管理?
    第十章 公共关系管理和运筹学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的操作模式
    第十二章 公共关系及其从业者在组织中的角色
    第十三章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实践
    第十四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设置
    第十五章 公共关系与女性:问题与机遇
    第十六章 公共关系教育和专业化
    第四部分 组织层面:成就**公共关系的条件
    第十七章 公共关系部门如何适应组织的结构环境……以及它们的实际做法
    第十八章 公共关系部门中的权力
    第十九章 激进行动主义: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及**公共关系部门的对策
    第二十章 对等的内部沟通系统
    第二十一章 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
    第二十二章 社会文化和公共关系
    第二十三章 衡量公共关系对组织经济意义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作者姓名索引
    主题索引
    ……
    编辑推荐语
    我们坚信,本书找到了*好的公共关系理论,运用这些理论能够成就这一专业中***的实践。本书将成为公共关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奠基之作!
    ——本书作者James E.Grunig
    没有谁比CEO更想知道公共关系会对组织做出多大的贡献。我强烈建议,公共关系从业者购买本书并把它送给自己的CEO或组织领导人。对于这本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我真希望我30年前就知道这些。
    ——美国公共关系**顾问Fred c.Pepper
    本书汇集了公共关系领域迄今*全面的文献。在西方**的公共关系文献中,本书真正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南。
    ——美国**公共关系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传播学系主任、教授Elizabeth L.Toth博士
    本书是公共关系管理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更是迄今为止公共关系学术研究领域里*为成熟的理论结晶。
    ——郭惠民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高度评价,我相信它对你们也同样重要。在这些知识的武装下,中国公共关系的专业化指日可待。我们也会以此为荣。
    ——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基金会总裁兼**执行官Frank Ovaftt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