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提出了分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和分类指导的教学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试点,推广具有个性化学习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并于2005年2月颁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2007年7月又下发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全方位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新世纪的教学改革呼唤新的教材不断诞生。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初组织全国数十所高校启动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建设项目。项目开始之初,外教社以书面问卷、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形式在全国数十所高校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请专家对编写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庄智象社长的直接领导和筹划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编写了这套“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力图为新世纪形势下的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作出新的尝试和努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一些��写理念和特色:
(一)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在确立“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指导思想时,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强调“以学生为**”,重视开发学习者的自我潜能,注重“情感”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和力量,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尊重外语教学的普遍规律和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客观条件,充分考虑“人”、“语言”和“社会”之间存在的互为依存、互动互促、密不可分的关系,开拓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视野,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文化情景之中,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从而不再感到英语是身外之物,实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者人格、素质的同步提升。
(三)立足国情,博采众长,充分吸收我国外语教学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而辨证地审视国外盛行的教学理念,汲取其精髓和内涵,兼收并蓄地注入我们的教学理念中,确保教材具有更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所倡导的教学方法,确保“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的落实,让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乃至不同时期的学习者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地选用学习资源。为此,系列教材的主干教程共分8册,旨在实现“一般要求”(1-4册)、“较高要求”(3-6册)和“更高要求”(5-8册)的学习目标。不同类别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情况从中选择各自的教学起点。
(五)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并贯彻“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等方面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