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能源概述
1.1 能量与能源
1.1.1 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史观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没有运动的物质正如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能量则是物质运动的度量。由于物质存在各种不同的运动形态,因此能量也就具有不同形式。众所周知,各种运动形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也能够相互转换。各种能量相互转换是人类在实践中的*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正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利用和转换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宇宙间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量的存在和转化。人类一切活动都与能量及其使用紧密相关。所谓能量,广义地说,就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反过来说,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消耗或转化。倘若任何效果和变化都没有,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世界,那么这种创造首先就是从能量的使用开始的。
科学史观还认为,物质是某种既定的东西,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作为物质属性的能量也一样不能创造和消灭。试想,如果我们创造或消灭了任何能量,岂不意味着与之相伴的某种物质也被创造或消灭了吗?能量守恒定律正是反映了物质世界中运动不灭这一事实。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而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换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1922年,爱因斯坦揭示了能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式中:E表示物质释放的能量,单位为J;Tn表示转变为能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9;c为光速,其值为3×108 m/s。
式(1—1)表示一个可逆过程,其前提是质量和能量的总和在任何能量的转换过程中都必须保持不变。
从式(1-1)可以看出,一个很小的质量消失后,都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例如功率为600 MW的燃煤发电厂,不停地工作,每小时耗煤约220 t,则每年耗煤约2 Mt;而功率为600 MW的核电站,也不停地工作,每年仅耗1t燃料铀。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而言,在上述两个不同的发电设备中,实际转变为能量的燃料质量,每年仅为640 9左右。因此,无论是化学反应或核反应,在产生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质量一定会相应减少。即反应物的质量的一部分,能够在某种类型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