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拥抱内心的暗夜
序:拥抱你的不**
CHAPTER 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003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012
心灵成长书吧:《克服焦虑》 022
CHAPTER 2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028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037
越控制,越失序 046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050
越快乐,越悲伤? 061
超越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066新版序:拥抱内心的暗夜<br />序:拥抱你的不**<br />CHAPTER 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br />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003<br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012<br />心灵成长书吧:《克服焦虑》 022<br /><br />CHAPTER 2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br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028<br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037<br />越控制,越失序 046<br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050<br />越快乐,越悲伤? 061<br />超越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066<br />心灵成长书吧:《体验悲哀》 073<br /><br />CHAPTER 3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br />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076<br />向创可贴式的爱说“不” 084<br />如何与传销者谈话 092<br />“走饭”之死与快乐王子的“铅心” 094<br /><br />CHAPTER 4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的清白<br />从承受内疚开始 102<br />你的欲望不是罪 113<br />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123<br />心灵成长书吧:《女心理师》 126<br /><br />CHAPTER 5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br />无须战胜恐惧 133<br />好好活着是*好的想念 143<br />人生为什么会轮回? 150<br />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153<br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156<br />心灵成长书吧:《关于坏人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161<br /><br />CHAPTER 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br />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170<br />关上车窗,关上心房 181<br />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 188<br />心灵成长书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192<br /><br />CHAPTER 7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br />学会接受自己 202<br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216<br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219<br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227<br /><br />结语<br />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237 <br /><br />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拥抱你的不**
接纳自己!
悦纳真我!
或许,你常听到这类哲言,但你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为什么对我没有用?
因为,它们有一个前提——你首先得看到自己,而这相当不易。因而,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之所以不易,*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们不想面对。
讲一个故事吧。
前不久,我的来访者许哲结束了他在我这儿的长程咨询,他说:“终于好起来了。”
许哲三十来岁,但他看心理医生的历史却有近10年了。拥抱你的不**<br /> 接纳自己!<br /> 悦纳真我!<br /> 或许,你常听到这类哲言,但你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为什么对我没有用?<br /> 因为,它们有一个前提——你首先得看到自己,而这相当不易。因而,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br /> 之所以不易,*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们不想面对。<br /> 讲一个故事吧。<br /> 前不久,我的来访者许哲结束了他在我这儿的长程咨询,他说:“终于好起来了。”<br /> 许哲三十来岁,但他看心理医生的历史却有近10年了。<br /> 不过,好起来的那一关键时刻,却看似与心理医生无关。当时,他在看一部电视剧,剧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br /> 这句很普通的话,却如闪电般击中了他,他感觉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无数感触与过往事件在他内心翻腾,并瞬间融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的内在与外部世界都刹那间变清澈了。<br /> 是啊,他对自己说,你一直都想扮一个好形象给别人,可你骗不了自己!<br /> 他说的好形象,即他一直都尽可能用****的努力,试着给周围人留下一个好印象。<br /> 但其实,他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处于痛苦纠结中的人。他不能独处,因为独处时会感到致命的孤独,这份孤独演化出虚无,让他窒息,让他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和别人在一起,他同样痛苦,因人际关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他都能从中看到别人对他的鄙视。<br /> 并且,面对别人的鄙视,他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好像别人敌意的眼光——多数时候并非真的,而是他以为的,会直接刺到他的心脏上。<br /> 致命的孤独与根本不能融入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对他的双重绞杀,令他既不能独处,又不能进入关系。结果是,他选择了*低限度的人际关系——只与一个人交往。<br /> 以前,这个人是妈妈;成年后,变成了初恋女友,后来变成了他的妻子。<br /> 他的痛苦,多数时候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而是钝痛,它散布在他人生中的每一时刻、每一角落,围裹着他,让他感受不到其他事物。<br /> 这种钝刀割肉的痛苦,太难受了,所以当他二十来岁听到心理医生的概念之后,立即开始四处求医了。<br /> 他自己在一个小城市,而国内有些名气的心理医生大多在大城市,他听说一个就去找一个,对这个失望了,就换一个。<br /> *后,他找到我,而在那个关键性治愈时刻发生前,他咨询我已持续近两年了。<br /> 绝非是电视剧中的那句话将他治好了,也绝非是在我之前的心理医生都是庸医,而是这十来年的努力都很重要,而那个治愈时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br /> 那么,量变到质变是如何发生的?<br /> 许哲说,根本在于,他终于接受了真实的自己,即实现了那个所谓的“接受自己”。<br /> 过去,他一直在否认孤独而不善交际的真实的自己,他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且,他脑海中有一个**的自己,他一直期待自己是那个样子。<br /> 曾有几天的时间,他一度成为那样的**男人。有十足的雄性魅力,同时对别人又有高度的共情能力,可以凭直觉清晰地捕捉到别人的感受与需求。并且,他可以自如地选择,或者满足别人,或者拒绝别人,或者支配别人,或者顺应形势……都是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有意思的是,不管怎么做,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br /> 这**的几天,让他体验到了天堂般的感觉,但更衬托出在他生命的其他时间里,那些感觉是多么糟糕。这种落差尤其加重了他的痛苦:既然自己明明可以活出那么**的感觉,却为何偏偏坠入地狱般的感觉而不能自拔?<br /> 所以,他**不想要那种每时每刻都在袭击他的痛苦,而是期待远离它,并进入一种**的状态。<br /> 咨询的过程,特别是*后一年的咨询,就是对他的这些痛苦做细致又深刻入骨的碰触与理解——大多数理解,都是他沉醉到自己的感觉中而完成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他常常怀疑自己能否好起来,并一次又一次地问我:“武老师,我还有希望吗?”<br /> 但这个过程,正是传说中的“认识你自己”的过程!<br /> 这个过程中累积的经验,终于等来关键性的时刻。<br /> “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这样一句哲言,让他实现了“接纳自己”。他明白,他一直不想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那样孤独、那样自卑、在人际关系中那样笨拙,于是渴望成为相反的、**的样子。那份**,其实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想让别人说:这个人真不错!<br /> 可是,即便真的呈现了一个**的外在,也只能是骗骗别人而已。<br /> 这个“接纳自己”的时刻,像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其实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前面漫长的咨询,是在做“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终导致了“接纳自己”的关键性时刻的到来。<br /> 像许哲这样的故事,在我这几年的咨询中一再出现。<br /><br /> 这本书**出版是在2008年年初,而我是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做心理咨询的,所以多数文章都是在做咨询前完成的,其中*重要的体验,来自我自己读研究生时的抑郁症的自愈过程,它让我明白,深入地碰触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不是逃避黑暗去追求快乐乃至一个外在的好形象,这才是治愈之路。<br /> 这几年的咨询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特别是,我的个案多数是超过一年以上的长程个案,其展现的人性的深度,常让我惊叹,让我越来越真切地相信,拥抱你真实的痛苦——假若你内心有这个,就是治愈之路,也是成长之路。<br /> 无数哲人也论述过这一道理,如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萨满依格加卡加克曾说:<br /><br />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br /><br /> 所以,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br /><br /><br />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任何真切而纯粹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它们,那么你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所以说,真纯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心灵的兵器”。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用我的话概括来说就是:问题,在关系中产生。
不过,总会有例外,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的童年非常非常悲惨,但他们却拥有很健康的心灵。
在广州建设六马路上开着一个时尚小店的24岁女孩Z就是一个例外。她是成都人,两三岁时,妈妈与爸爸离婚,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现在都不知所终。她爸爸是个花花公子,对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断,但对女儿一直缺乏关照。
爷爷奶奶对她不错。但是,她5岁时,奶奶去世;6岁时,爷爷去世。其他的亲人中,姑姑对她很好,当爸爸把钱花在情人身上而忘了她的学杂费时,都是姑姑帮她垫上的。
这是很糟糕的童年,这种条件下的孩子,一般会有种种心理问题。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她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穷,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难看。她还记得,一次学校要换书桌,交几十元就可以将破旧的木桌换成漂亮的铁桌,其他同学都交钱了,唯独她交不起钱,于是全班只有她一个人用的是破旧的木桌,其他同学用的都是崭新的铁桌,那种对照分外显眼。老师把她安排到*角落的地方,同学们也常去奚落她。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她接连想了好几天,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后,一个人的时候,她拿出一张纸,这边写“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这边只有寥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列。
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她感到无比悲伤,于是哭起来,开始是啜泣,但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以前她也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如此伤心。
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没了时间的概念。但哭到*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她计划明年去巴黎学设计
这句话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