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数字摄影与摄像(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数字摄影与摄像(第2版)

  • 作者:詹青龙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54113
  •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 页数:225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第1章数码相机及其使用

    1.1数字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1.1数字摄影的发展历程

    1.1.2数字摄影的基本特性

    1.1.3数字摄影的优势

    1.2数码相机的基本介绍
    <p>目录</p> <p> </p> <p>第1章数码相机及其使用</p> <p> </p> <p>1.1数字摄影的产生与发展</p> <p> </p> <p>1.1.1数字摄影的发展历程</p> <p> </p> <p>1.1.2数字摄影的基本特性</p> <p> </p> <p>1.1.3数字摄影的优势</p> <p> </p> <p>1.2数码相机的基本介绍</p> <p> </p> <p>1.2.1数码相机的特性</p> <p> </p> <p>1.2.2数码相机的种类</p> <p> </p> <p>1.2.3数码相机的参数</p> <p> </p> <p>1.3数码相机的结构与原理</p> <p> </p> <p>1.3.1数码相机的组成结构</p> <p> </p> <p>1.3.2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p> <p> </p> <p>1.4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p> <p> </p> <p>1.4.1选择拍摄模式</p> <p> </p> <p>1.4.2设定画面尺寸</p> <p> </p> <p>1.4.3设定存储格式</p> <p> </p> <p>1.4.4测光</p> <p> </p> <p>1.4.5曝光</p> <p> </p> <p>1.4.6白平衡调整</p> <p> </p> <p>1.4.7对焦</p> <p> </p> <p>1.5数码相机的选购与维护</p> <p> </p> <p>1.5.1数码相机的选购</p> <p> </p> <p>1.5.2数码相机的维护</p> <p> </p> <p>1.6练习与实践</p> <p> </p> <p>1.6.1练习</p> <p> </p> <p>1.6.2实践</p> <p> </p> <p>第2章数字摄像机及其使用</p> <p> </p> <p>2.1数字摄像机的分类与特点</p> <p> </p> <p>2.1.1数字摄像机的分类</p> <p> </p> <p>2.1.2数字摄像机的特点</p> <p> </p> <p>2.2数字摄像机的结构与原理</p> <p> </p> <p>2.2.1数字摄像机的基本结构</p> <p> </p> <p>2.2.2数字摄像机的工作原理</p> <p> </p> <p>2.3数字摄像机的调整</p> <p> </p> <p>2.3.1滤色片</p> <p> </p> <p>2.3.2黑平衡</p> <p> </p> <p>2.3.3白平衡</p> <p> </p> <p>2.3.4光圈</p> <p> </p> <p>2.3.5变焦</p> <p> </p> <p>2.3.6聚焦</p> <p> </p> <p>2.3.7后焦距</p> <p> </p> <p>2.3.8其他调整</p> <p> </p> <p>2.4数字摄像的基本操作</p> <p> </p> <p>2.4.1数字摄像的准备工作</p> <p> </p> <p>2.4.2数字摄像的基本要领</p> <p> </p> <p>2.4.3数字摄像的执机方式</p> <p> </p> <p>2.4.4数字摄像的注意事项</p> <p> </p> <p>2.5数字摄像机的选购与维护</p> <p> </p> <p>2.5.1数字摄像机的选购</p> <p> </p> <p>2.5.2数字摄像机的维护与保养</p> <p> </p> <p>2.6练习与实践</p> <p> </p> <p>2.6.1练习</p> <p> </p> <p>2.6.2实践</p> <p> </p> <p>第3章数字画面的景别和角度</p> <p> </p> <p>3.1景别</p> <p> </p> <p>3.1.1远景</p> <p> </p> <p>3.1.2全景</p> <p> </p> <p>3.1.3中景</p> <p> </p> <p>3.1.4近景</p> <p> </p> <p>3.1.5特写</p> <p> </p> <p>3.2方位</p> <p> </p> <p>3.2.1正面拍摄</p> <p> </p> <p>3.2.2背面拍摄</p> <p> </p> <p>3.2.3正侧面拍摄</p> <p> </p> <p>3.2.4斜侧面拍摄</p> <p> </p> <p>3.3拍摄高度</p> <p> </p> <p>3.3.1平摄角度</p> <p> </p> <p>3.3.2仰摄角度</p> <p> </p> <p>3.3.3俯摄角度</p> <p> </p> <p>3.4练习与实践</p> <p> </p> <p>3.4.1练习</p> <p> </p> <p>3.4.2实践</p> <p> </p> <p>3.4.3名作欣赏与点评</p> <p> </p> <p>第4章数字画面的构图</p> <p> </p> <p>4.1数字画面构图概述</p> <p> </p> <p>4.1.1构图的概念</p> <p> </p> <p>4.1.2基本任务</p> <p> </p> <p>4.2数字画面构图的结构成分</p> <p> </p> <p>4.2.1主体</p> <p> </p> <p>4.2.2陪体</p> <p> </p> <p>4.2.3前景</p> <p> </p> <p>4.2.4背景</p> <p> </p> <p>4.2.5空白</p> <p> </p> <p>4.3数字画面构图的基本要素</p> <p> </p> <p>4.3.1光线</p> <p> </p> <p>4.3.2色彩</p> <p> </p> <p>4.3.3影调</p> <p> </p> <p>4.3.4线条</p> <p> </p> <p>4.4数字画面构图的形态</p> <p> </p> <p>4.4.1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p> <p> </p> <p>4.4.2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p> <p> </p> <p>4.5数字画面构图的基本规律</p> <p> </p> <p>4.5.1均衡</p> <p> </p> <p>4.5.2对比</p> <p> </p> <p>4.5.3统一</p> <p> </p> <p>4.5.4节奏</p> <p> </p> <p>4.6数字画面构图的基本方法</p> <p> </p> <p>4.6.1黄金分割构图法</p> <p> </p> <p>4.6.2井字形构图法</p> <p> </p> <p>4.6.3三角形构图法</p> <p> </p> <p>4.6.4框式构图法</p> <p> </p> <p>4.7练习与实践</p> <p> </p> <p>4.7.1练习</p> <p> </p> <p>4.7.2实践</p> <p> </p> <p>第5章数字画面的拍摄用光</p> <p> </p> <p>5.1光的基础知识</p> <p> </p> <p>5.1.1光的性质</p> <p> </p> <p>5.1.2光的类型</p> <p> </p> <p>5.1.3光与色彩</p> <p> </p> <p>5.2拍摄用光的基本因素</p> <p> </p> <p>5.2.1光位</p> <p> </p> <p>5.2.2光质</p> <p> </p> <p>5.2.3光度</p> <p> </p> <p>5.2.4光型</p> <p> </p> <p>5.2.5光比</p> <p> </p> <p>5.2.6光色</p> <p> </p> <p>5.3照明</p> <p> </p> <p>5.3.1电光源</p> <p> </p> <p>5.3.2照明灯具</p> <p> </p> <p>5.3.3灯架装置</p> <p> </p> <p>5.3.4调光设备</p> <p> </p> <p>5.3.5灯光控制</p> <p> </p> <p>5.4布光</p> <p> </p> <p>5.4.1布光程序</p> <p> </p> <p>5.4.2静态布光</p> <p> </p> <p>5.4.3动态布光</p> <p> </p> <p>5.5练习与实践</p> <p> </p> <p>5.5.1练习</p> <p> </p> <p>5.5.2实践</p> <p> </p> <p>第6章固定画面的拍摄</p> <p> </p> <p>6.1固定画面概述</p> <p> </p> <p>6.1.1固定画面的概念</p> <p> </p> <p>6.1.2固定画面的特性</p> <p> </p> <p>6.1.3固定画面的作用</p> <p> </p> <p>6.2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p> <p> </p> <p>6.3练习与实践</p> <p> </p> <p>6.3.1练习</p> <p> </p> <p>6.3.2实践</p> <p> </p> <p>第7章运动画面的拍摄</p> <p> </p> <p>7.1镜头运动摄像</p> <p> </p> <p>7.1.1推摄</p> <p> </p> <p>7.1.2拉摄</p> <p> </p> <p>7.1.3摇摄</p> <p> </p> <p>7.2机位运动摄像</p> <p> </p> <p>7.2.1移摄</p> <p> </p> <p>7.2.2跟摄</p> <p> </p> <p>7.2.3升降拍摄</p> <p> </p> <p>7.3综合运动摄像</p> <p> </p> <p>7.3.1综合运动摄像的功能</p> <p> </p> <p>7.3.2综合运动画面的拍摄技巧</p> <p> </p> <p>7.4练习与实践</p> <p> </p> <p>7.4.1练习</p> <p> </p> <p>7.4.2实践</p> <p> </p> <p>第8章拍摄中的同期声处理</p> <p> </p> <p>8.1同期声的种类和作用</p> <p> </p> <p>8.1.1同期声的种类</p> <p> </p> <p>8.1.2同期声的作用</p> <p> </p> <p>8.2同期声的录制和应用</p> <p> </p> <p>8.2.1同期声的录制技巧</p> <p> </p> <p>8.2.2同期声的编辑技巧</p> <p> </p> <p>8.2.3同期声的应用技巧</p> <p> </p> <p>8.3练习与实践</p> <p> </p> <p>8.3.1练习</p> <p> </p> <p>8.3.2实践</p> <p> </p> <p>第9章专题摄影</p> <p> </p> <p>9.1风光摄影</p> <p> </p> <p>9.1.1风光摄影的特点</p> <p> </p> <p>9.1.2风光摄影的要素</p> <p> </p> <p>9.1.3风光摄影的拍摄要点</p> <p> </p> <p>9.2人像摄影</p> <p> </p> <p>9.2.1人像摄影概述</p> <p> </p> <p>9.2.2人像摄影的技巧</p> <p> </p> <p>9.3广告摄影</p> <p> </p> <p>9.3.1广告摄影概述</p> <p> </p> <p>9.3.2广告摄影的流程</p> <p> </p> <p>9.3.3广告摄影的要点</p> <p> </p> <p>9.4新闻摄影</p> <p> </p> <p>9.4.1新闻摄影概述</p> <p> </p> <p>9.4.2新闻摄影的特性</p> <p> </p> <p>9.4.3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p> <p> </p> <p>9.5纪实摄影</p> <p> </p> <p>9.5.1纪实摄影概述</p> <p> </p> <p>9.5.2纪实摄影的特征</p> <p> </p> <p>9.5.3纪实摄影的常见题材</p> <p> </p> <p>9.5.4纪实摄影的拍摄技巧</p> <p> </p> <p>9.6运动摄影</p> <p> </p> <p>9.6.1运动摄影的特点</p> <p> </p> <p>9.6.2运动摄影的内容</p> <p> </p> <p>9.6.3运动摄影的要点</p> <p> </p> <p>9.7练习与实践</p> <p> </p> <p>9.7.1练习</p> <p> </p> <p>9.7.2实践</p> <p> </p> <p>第10章专题摄像</p> <p> </p> <p>10.1科普性专题的拍摄</p> <p> </p> <p>10.1.1科普性专题的选题原则</p> <p> </p> <p>10.1.2科普性专题的选材来源</p> <p> </p> <p>10.1.3科普性专题的镜头拍摄</p> <p> </p> <p>10.2新闻性专题的拍摄</p> <p> </p> <p>10.2.1新闻性专题的基本特点</p> <p> </p> <p>10.2.2新闻性专题的拍摄手法</p> <p> </p> <p>10.2.3新闻性专题的拍摄技巧</p> <p> </p> <p>10.3纪实性专题的拍摄</p> <p> </p> <p>10.3.1纪实性专题的特点和价值意义</p> <p> </p> <p>10.3.2纪实性专题的拍摄技巧</p> <p> </p> <p>10.4广告性专题的拍摄</p> <p> </p> <p>10.4.1广告性专题的基本特点</p> <p> </p> <p>10.4.2广告性专题的拍摄技巧</p> <p> </p> <p>10.5练习与实践</p> <p> </p> <p>10.5.1练习</p> <p> </p> <p>10.5.2实践</p> <p> </p> <p>第11章摄影摄像新技术</p> <p> </p> <p>11.1360全景拍摄与制作</p> <p> </p> <p>11.1.1360全景概述</p> <p> </p> <p>11.1.2360全景拍摄</p> <p> </p> <p>11.1.3360全景制作</p> <p> </p> <p>11.1.4360全景应用</p> <p> </p> <p>11.2无人机拍摄</p> <p> </p> <p>11.2.1无人机拍摄概述</p> <p> </p> <p>11.2.2无人机的拍摄技巧</p> <p> </p> <p>11.2.3使用无人机的注意事项</p> <p> </p> <p>11.3全息摄影</p> <p> </p> <p>11.3.1全息摄影概述</p> <p> </p> <p>11.3.2全息摄影的拍摄技巧</p> <p> </p> <p>11.3.3全息摄影的拍摄要求</p> <p> </p> <p>11.43D视频拍摄</p> <p> </p> <p>11.4.13D视频拍摄概述</p> <p> </p> <p>11.4.23D视频的拍摄方法</p> <p> </p> <p>11.4.33D视频的拍摄要点</p> <p> </p> <p>11.5练习与实践</p> <p> </p> <p>11.5.1练习</p> <p> </p> <p>11.5.2实践</p> <p> </p> <p>参考文献</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第2版前言

    第2版前言<br /><br /><br />本书自第1版问世以来得到了众多院校的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摄影与摄像出现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需要补充到摄影与摄像课程教学中,以跟上时代主流,因而需要改版。第2版在保留第1版总体结构和特色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做了一些补充,并开发了全媒体的学习资源。1. 补充了全新的内容增加了第11章“摄影摄像新技术”,具体包括360全景拍摄与制作、无人机拍摄、全息摄影、3D视频拍摄等新颖且实用的内容。360全景是通过对专业相机捕捉的整个场景的图像信息使用软件进行图片拼合,并用专门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即将平面照片和计算机图像合成为360°全景景观(Panoramic)。无人机航拍摄影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全息摄影是光学上极富诱惑的一项技术。照相机镜头是由多组透镜合成的,为避免光在透镜表面的反射损失,使一定波长的光在反射时相互抵消,以增加进入镜头的光线,使成像更清晰。3D视频是视差产生的左右位移*后显示出来的三维效果。2. 开发了全媒体学习资源本书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智学苑”为平台提供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内容如下: (1)教学的全部知识点; (2)各章题库,包括习题与答案、难度设置、链接知识点与教学目标、提示; (3)教学大纲,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等; (4)各章教学指南,包括各种教学目标、内容提要、疑难解析、教学参考等; (5)课件资源,包括PPT、图片、教学视频、参考资料、Flash、3D动画、虚拟现实等,课件链接知识点与教学目标。本书第2版由詹青龙、袁东斌、刘光勇主编,第1、2章由刘光勇编写,第3、6、7、9章由袁东斌编写,第4章由刘光勇、郭桂英编写,第5、8、10章由冉新义、袁东斌编写,第11章由李亚红编写。由于作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特别是数字摄影与摄像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运用,书中会有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新闻学专业、摄影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摄影摄像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以及数字画面摄制培训班的教学资料。<br />编者2016年11月<br /><br /><br />第1版前言<br /><br /><br /><br /><br /><br /><br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技术,在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许多高校应社会需要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还有许多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了数字媒体方向,但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数字摄影与摄像”是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基础课,尚没有完全针对性的教材。从目前已出版的类似教材来看,大致有这样几种: 一类是分立状态,即摄影教程、摄像教程; 一类是共存状态,即把数字摄影和摄像的内容放在一本书中,但摄影、摄像分开写,使得许多书对摄像一带而过; 一类是把摄影和摄像放在一起写,但未很好地结构化,看起来体系不清。从内容撰写的取向来看,有的以艺术为主,有的以技术为主。笔者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已出版教材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教材撰写思路: 一是采用“画面”这个词来统一数码相机所拍的图��和数码摄像机所拍的视频,只不过前者为固定画面,后者为运动画面,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会感到概念体系的混乱; 二是把整个内容按技术、艺术和专题三大部分来组织,不仅较好地涵盖了教学目标,而且体系新颖,结构明晰,便于教学实施。本书对数字摄影和摄像的主要技术和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数字摄影摄像艺术和数字摄影摄像专题三个部分,共计10章。第1、2章侧重数字画面拍摄技术,包括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的基本介绍、使用和拍摄要领。第3~8章侧重数字画面拍摄艺术,包括数字画面的景别和角度、数字画面的构图、数字画面拍摄用光、固定画面的拍摄、运动画面的拍摄、拍摄中的声音处理。第9、10章侧重数字画面的专题拍摄,包括专题摄影和专题摄像。另外,本书在每一章都穿插了大量实用**的技巧,提供了拓展性学习内容,设计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本书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新,包括学习导入、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用技巧、拓展学习、练习、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等。(2) 内容新,对数字摄影、数字摄像的*新拍摄技巧进行充分的介绍。(3) 体系新,把整个内容按技术、艺术和专题三大部分来组织,不仅能较好地涵盖培养目标(技术和艺术结合),而且便于教学实施。(4) 采用 “画面”这个词来统一数码相机所拍的图片和数码摄像机所拍的视频,做到了概念体系的清晰性。(5) 以旁白形式穿插了大量实用的技术技巧和艺术技巧,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全书由詹青龙、袁东斌、刘光勇主编,并作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09B2084)的研究成果之一。第1、2章由刘光勇撰写,第3、6、9章由袁东斌撰写,第4章由刘光勇、郭桂英撰写,第5、8、10章由冉新义、袁东斌撰写,第7章由褚佳、袁东斌撰写。由于作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特别是数字摄影与摄像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运用,书中会有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新闻学专业、摄影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摄影摄像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以及数字画面摄制培训班的教学资料。<br />詹青龙2011年7月<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第3章数字画面的景别和角度【学习导入】一日李林到黄山游玩,在迎客松处遇到了一对同样来旅游的老年夫妇。两位老人想在迎客松前留影作纪念,就把相机给了李林,让李林帮他们拍张合影。李林拿起相机,透过取景框看了一下,突然停下问老人: “您二位是拍全身照还是半身照?” 。李林的话涉及了数字摄影摄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画面的景别,同样的被摄对象,与摄影者距离不同,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其构图效果与画面韵味就会截然不同。同样,相同的被摄对象,拍摄的角度不同,也会得到千差万别的效果,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内容结构】本章的内容结构如图30所示。

    图30本章的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景别和拍摄角度的概念,了解景别和拍摄角度的区分方法。2. 能力目标具备熟练运用合理的景别及拍摄角度拍摄不同的对象,使画面更为合理、美观的能力。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的进一步兴趣,提高审美能力。3.1景别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观察世界时会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画面艺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景别是指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觉距离的变化。根据视觉距离变化的远近和景物范围的大小将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景别的划分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拍摄人物时,景别的划分是表现人物全身的景别为全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为中景,拍摄人物腰部以上为近景,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身体的某一细节为特写,如图31所示。


    图31景别的划分(《果果》,徐梦节摄)
    目录
    目录

    第1章数码相机及其使用

    1.1数字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1.1数字摄影的发展历程

    1.1.2数字摄影的基本特性

    1.1.3数字摄影的优势

    1.2数码相机的基本介绍
    编辑推荐语
    以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为平台,提供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学全部知识点;(2)各章题库,包括习题与答案、难度设置、链接知识点与教学目标、提示;(3)教学大纲,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等;(4)各章教学指南,包括各种教学目标、内容提要、疑难解析、教学参考等;(5)课件资源,包括PPT、图片、教学视频、参考资料、Flash、3D动画、虚拟现实等,课件链接知识点与教学目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