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移动通信
QQ咨询:
有路璐璐:

移动通信

  • 作者:李兆玉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08925
  •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 页数:352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全书共7章,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和组网技术、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和预测模型、抗衰落技术;其次结合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抓住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技术GSM(GPRS)→WCDMA(HSDPA/HSUPA)→LTE进行较为详实地介绍,如系统结构、物理层过程、基本流程、新技术等。*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当前移动通信研究的一些热点做了介绍。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教材有大量图表和实例,语言深入浅出,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束有习题和思考题。原理与系统相结合很强,实用内容新,打造一本全面、简洁、实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本书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 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的需要。
    目录
    移动通信概述1
    1.1 移动通信特点1
    1.2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3
    1.3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7
    1.4 移动通信系统频段的使用11
    1.5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14
    1.5.1 信源编码技术14
    1.5.2 信道编码技术16
    1.5.3 调制技术18
    1.5.4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19
    1.6 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20
    1.6.1 多址接入技术20
    1.6.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28
    1.6.3 多信道共用技术38
    1.6.4 网络结构43
    1.6.5 网络的控制和管理47
    习题与思考题152
    第2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与模型54
    2.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54
    2.1.1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54
    2.1.2 直射波55
    2.1.3 反射波56
    2.1.4 绕射波57
    2.1.5 散射波59
    2.2 移动信道的特征59
    2.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60
    2.2.2 快衰落特性描述65
    2.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70
    2.3 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中值计算74
    2.3.1 室外传��模型74
    2.3.2 室内传播模型84
    2.4.3 高频电波传播模型86
    思考题与习题288
    第3章 抗衰落技术89
    3.1 分集接收技术90
    3.1.1 基本概念与分类90
    3.1.2 合并技术92
    3.2 信道编码技术100
    3.2.1 基本概念与分类100
    3.2.2 线性分组码102
    3.2.3 卷积码107
    3.2.4 交织编码115
    3.2.5 Turbo码116
    3.3 扩频技术119
    3.3.1 扩频技术概述119
    3.3.2 伪序列123
    3.3.3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131
    3.3.4 跳频系统135
    3.3.5 RAKE接收机138
    习题与思考题3139
    第4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141
    4.1 概述141
    4.2 GSM总体结构142
    4.2.1 系统结构142
    4.2.2 协议栈和接口143
    4.3 无线信道144
    4.3.1 频段划分144
    4.3.2 无线帧结构148
    4.3.3 逻辑信道149
    4.3.4 时隙格式152
    4.3.5 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155
    4.3.6 信号处理流程157
    4.4 呼叫处理流程159
    4.4.1 地址标识159
    4.4.2 通信**161
    4.4.3 空中接口信令流程164
    4.4.4 DTE-DCE协议应用181
    4.4.5 短号码应用183
    习题与思考题4184
    第5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185
    5.1 WCDMA系统概述185
    5.1.1 WCDMA网络的演进186
    5.1.2 WCDMA系统结构188
    5.1.3 UTRAN接口协议191
    5.2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194
    5.2.1 WCDMA系统的基本技术194
    5.2.2 RAKE接收197
    5.2.3 功率控制技术199
    5.2.4 软切换204
    5.3 WCDMA的空中接口206
    5.3.1 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207
    5.3.2 无线资源控制层RRC209
    5.3.3 信道类型及其映射关系212
    5.3.4 物理信道的结构220
    5.4 WCDMA物理层229
    5.4.1 MAC层到物理层的数据处理229
    5.4.2 WCDMA物理层工作流程231
    5.4.3 编码复用子层234
    5.4.4 扩频调制子层245
    5.4.5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映射的实例253
    5.5 WCDMA的基本工作过程256
    5.5.1 WCDMA的同步过程256
    5.5.2 呼叫建立过程259
    习题与思考题5264
    第6章 LTE移动通信系统265
    6.1 LTE系统概述265
    6.1.1 LTE启动背景265
    6.1.2 LTE主要技术指标266
    6.1.3 LTE基本传输方案267
    6.1.4 OFDM基本原理267
    6.2 LTE系统结构与接口277
    6.2.1 LTE系统结构277
    6.2.2 LTE接口协议280
    6.3 LTE的空中接口284
    6.3.1 LTE帧结构284
    6.3.2 LTE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291
    6.3.3 LTE系统中的多天线传输306
    6.3.4 HARQ308
    6.3.5 小区间干扰消除308
    6.4 LTE系统物理层过程311
    6.4.1 TD-LTE的小区搜索过程311
    6.4.2 TD-LTE的接入过程314
    6.4.3 TD-LTE的功率控制和功率分配317
    习题与思考题6321
    第7章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322
    7.1 概述322
    7.2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324
    7.2.1 5G的标准化及产业化进程324
    7.2.2 5G的关键技术328
    7.3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337
    参考文献34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