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诗骚分类选讲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诗骚分类选讲

  • 作者:刘毓庆 方铭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20605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409
  • 定价:¥2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解析《诗经》、楚辞为主旨的专门教材。《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开篇之作,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诗歌传统。本书根据二者的不同情况,将《诗经》内容分为“神坛祭歌”、“史诗颂歌”、“盛宴欢歌”、“行役悲歌”、“农猎情怀”、“朝政怨刺”、“婚恋悲欢”等七种类型,展示了先民生活的广阔画面与情感世界。《楚辞》则分为“灵魂自传”、“九歌鼓舞”、“天地追问”、“流浪之歌”、“悲秋娱志”、“楚骚余韵”等六部分,凸显了文人的政治情怀。末章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列举当今《诗经》、楚辞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为读者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学术路径。
    另外,本书在正文的右侧添加批注,补充正文内容或提示本段文字的主旨,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全书的整个版面更加灵活。书稿中穿插的插图也使版面更显优美灵动。
    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文史爱好者了解《诗经》、楚辞的欣赏性读物。
    文章节选
    **章 神坛祭歌
    作为中国**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我国古代*早的一批诗歌,其中尤以西周春秋时代的歌诗为主要部分。这个时期,刚刚��出神话时代的人们,仍然为天神、地祗和神化了的祖先以及先公先王们保留着神坛庙宇,为祷神、告祖、祈福、获佑准备着丰盛的祭品和隆重的乐舞。祭祀作为礼乐之制中*重要的仪典,作为**民族性命攸关的“大事”之一,具有超越一切的崇高地位,是当时一年之中举行*多的常规性活动。伴随着这些祭祀典礼而创作和使用的乐舞歌诗,即祭祀诗,也就成为当时文学艺术中占有相当份量的作品,从而形成十分重要而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诗歌类型。《诗经》中,特别是其中的《雅》、《颂》部分,就有相当大一批这样的诗。
    祭祀,本是原始人类敬鬼事神以求赐福免灾的宗教活动之一,以神灵信仰为基础,以献飨娱神为手段,以获得福佑为目的。同时,祭祀也有着增强氏族凝聚力的功能和作用。后来这种活动为邦国宗法礼制所继承,进一步发展为祭祀典礼后又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划分等级规格、强化宗族意识、维系社会观念和体制的政治色彩。由此政教合一,成为**行使政治权力和从事社会意识形态活动的基本形式。
    殷商时代倚重神治,“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一次祭祀,献飨牺牲可多达数百,其祭祀的隆重程度骇人听闻。周人代殷而立,用“以行配天”的天命观取代了殷人的至上神崇拜,从而迈出了从神治走向人治的**步。
    ……
    目录
    导论
    一、先秦诗歌潮流的四次变迁
    二、《诗》、《骚》的结集与分类
    三、《诗》、《骚》异响及其历史贡献
    四、《诗》、《骚》研究史的变迁
    **章 神坛祭歌
    **节 祭祀场面的殷勤展示
    一、歌乐鼓舞之盛
    二、供牲献祭之丰
    三、主祭助祭之敬
    第二节 感念之情的深切表达
    一、念祖告宗
    二、赞美功德
    第三节 慰勉之意的谆谆传达
    一、告慰之辞
    二、祝福之歌
    三、劝勉之意
    第二章 史诗颂歌
    **节 周人起源、迁徙之歌
    一、后稷传奇
    二、公刘传奇
    第二节 周人营周、灭商之歌
    一、太王营周
    二、文武灭商
    第三章 盛宴欢歌
    **节 宴饮诗歌的历史脚步
    一、“乡饮酒礼”和“燕礼”
    二、宴饮诗的历史步伐
    三、《鹿鸣》的礼乐精神
    四、《宾之初筵》:“酒德”的败坏
    第二节 宴饮诗的精神与艺术
    ……
    第四章 行役悲歌
    第五章 农猎情怀
    第六章 朝政怨刺
    第七章 婚恋悲欢
    第八章 灵魂自传
    第九章 九歌鼓舞
    第十章 天地追问
    第十一章 流浪之歌
    第十二章 悲秋娱志
    第十三章 楚骚余韵
    第十四章 《诗》、《骚》名著导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在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中,有两个要项值得关注:一是体裁,一是题材。体裁关乎形式,题材关乎内容。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属于体裁的范围;而送别思归、边塞征旅、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才子佳人、负心婚变、**道化、英雄传奇、神魔志怪、世态人情、公案侠义等,都属于题材的范围。体裁与题材又是紧密相关、相互为用的。一方面,独特的题材往往会导致旧体裁的变易,甚至新体裁的产生;另一方面,特定的体裁也必然会对其所表现的题材形成制约,并影响其风格特点。
    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受不同时代文化精神、美学追求的影响,都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并在某一历史时段达到顶点,成为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和主题。先秦时期,四言诗、骚体赋和散文独步文坛;两汉以还,散文、乐府、五七言诗与各体赋代有变化;发展到唐宋,诗与词成为*受人瞩目的文体样式。降及元明清,戏曲与小说勃兴,双峰并峙,平分秋色。近人王国维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考·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体裁的变化,各类题材也日渐成熟、丰富,几乎涉及社会、政治、人生、自然的各个方面。而每类题材,不仅各有其鲜明的特点,还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以诗、词而论,边塞征旅诗在盛唐时期*为昌盛,咏史怀古诗则在中晚唐大行其道,北宋时期的词作多吟唱情爱相思,到了南宋,抒发悲愤壮烈的爱国情怀便成了词作的一大特点。就总体来看,“诗庄词媚”则可视作诗词两种文体风格的基本分野。而如果变换视角,调整思维,就可以发现:题材与体裁、风格、时代不仅紧密关联,而且各类体裁、题材都是可以作为专题展开论述,构成若干部文学小史的。而从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人手,也不失为一种了解各体各类文学特点的有效途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