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离不开生产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可以说,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或者说,消费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消费关系的主要内容,从微观来说,包括不同居民集团以及不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和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从宏观来说,包括社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各自的发展和规律性等。
有人提出:消费经济学不仅要研究消费关系,还要研究消费力,研究消费力的合理组织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的。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服务)进行消费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它不是消费领域本身的问题。他们所说的合理组织消费力,主要指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更是分配领域的问题,不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当然,消费力问题很重要,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联系消费力,但它不是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联系生产力,但生产力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能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关系,并不是孤立地就消费关系研究消费关系,必须联系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必须联系再生产的其他环节,把消费置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中去考察,探讨一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如何影响消费,生产的运行机制、分配机制和交换机制对消费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有何影响等等。要联系消费的自然过程,联系消费的实物内容来研究消费关系。如果撇开消费的自然过程,不谈消费品的数量、品种、结构、质量等,也就无法揭示消费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性。另外,还要联系生产力。生产力决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决定各项消费活动,离开了生产力,研究消费关系也就失去了客观基础。要联系消费力,消费力与消费关系有直接的联系,研究消费力,才能了解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状况,便于组织消费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要联系上层建筑,人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经济体制、规章制度和法制的影响,受消费政策、消费体制的影响,而且取决于消费观、价值观,即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消费观为指导,端正价值导向。因
…… 本教材**版自2003年7月出版以来,为国内不少高校所采用,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读者的欢迎。
*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党**提出一系列新的大政方针,消费经济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本书根据这些新情况,作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本次修订除了增加“消费与社会保障”这一新章,并将**版的“绪言”改为“绪论”之外,还在各章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同时在语言表述和逻辑结构上作了必要的修改,并使用了*新的统计数据资料。全书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大政方针为指导,研究消费经济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丰富了消费经济学这门新学科的内容。
。
比如:第二章根据**的精神和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在“消费需要的分类”中,增加了“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潜在消费需要和现实消费需要,生活必需品消费和**品消费需要”等类别;在影响消费需求的经济因素誓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增加了“消费者持久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的内容;在影响消费需求的非经济因素中,增加了对“消费环境”和“制度变迁”的分析等。
第四章和第五章根据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指数标准,对**版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换,体现了我国经济的新发展,并且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对居民的新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阐述。
第六章,强调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风气,使节约、环保成为广大居民自觉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七章,全面地吸收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成熟研究成果,体现该理论*新研究动态。
第八章,分析了我国消费市场国际化的*一般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国际转移,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消费市场国际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国际细分市场的同质化趋向。这些新观点读者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很少能看到。
第九章在**版基础上略去了“劳务消费市场化”一节,相关内容整合进了其他各节中,使得结构更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