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是说明单一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指数。例如,反映某一种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就是一个个体指数。
总指数是说明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产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指数。例如,宝钢总厂2002年工业总产值是2001年的130.89%,就是一个总指数。
2.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单位总量变动程度的指数。例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
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工作质量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方面变动程度的指数。例如,劳动生产率指数、产品价格指数等。
3.按其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就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如某厂工业总产值2002年与1985年相比为180%,2001年与1985年相比为160%,2000年与1985年相比为130%,这些指数称为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就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是以前一期为基期计算的。例如,某厂工业总产值2002年与2001年相比为110%,2001年与2000年相比为109%,2000年与1999年相比为115%,这些指数可称为环比指数。
4.按其所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是指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指数。如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2002年与2001年相比为114%,就是一个动态指数。
静态指数是指说明现象在同一时间上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对比。如甲企业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与乙企业相比为110%,则就称为静态指数。
本节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研究平均指标指数因素分析原理及方法。
二、总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由于统计研究的对象是总体,因此从统计研究对象范围来看,编制总指数是统计研究的主要任务,而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所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广泛应用于统计信息处理、分析。但它的计算比较���杂,因为要用它来反映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现象总变动的程度。综合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即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爆炸、泛滥。在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谁能看出端倪,谁就能掌握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先机。虽然,信息经济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但是,从本质上讲,信息经济所依赖的不只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先进,更重要的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准确、可靠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离不开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因为统计学是帮助你把握复杂信息现象的工具。也可以说,统计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此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将统计学列为财经类专业10门核心课程之一。由于本书注重应用,将统计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范例演练,降低了统计学学习的进入障碍,使读者能较易体会统计学的应用精髓,因此,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类学生作为学习统计学的必读教材。本书也可作为人口学、医药学、法学、新闻学、档案学等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选读教材和作为广大经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12章,分为3个层次,以利于读者和教师分段学习及授课。
**个层次从**章到第四章,属于基础篇。
主要介绍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搜集、萃取、整理及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经过这一层次的学习,将了解统计调查的组织方案,运用和掌握。Excel及Eview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制作图表,通过总量指标、相对数指标和**数指标等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
第二个层次从第五章到第十章,属于数据分析篇。
主要介绍推断统计、预测和决策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时间数列分析和预测、决策分析方法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可掌握绝大部分统计分析方法,并应用Excel及Eviews软件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应用这些处理结果来帮助判断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