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三个版次的应用实践,《基础会计》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日臻完善,其编写体例和风格也日益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但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增或修订,会计理论和方法日益丰富。为适应这种变化,对《基础会计》教材进行修订显得十分必要。本次修订除了进行教材内容上的增补和修改外,也对原教材中存在的某些不妥予以了一定弥补,力求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各位热心的读者。
本次修订承续了原教材内容体系的结构安排,秉承了原教材独特的编写风格,仍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突出强调会计理论对会计方法与实务的指导作用。“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是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于一体的完整体系,且应理论当先,方法和技术居次。综观国内同类教材,几乎都要用两至三章甚至更多的篇幅阐释会计基本理论内容,足以显示会计理论在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忽视对会计理论的讲授,偏重于会计方法和技术的讲解。笔者认为,会计理论应是“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和难点。难度越大,越应当对这部分内容给予特别重视。为此,本书对相关的会计理论(主要是财务会计理论)进行了整合,采用图示、举例及文字叙述等多种方式,对必要的会计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释,力求以会计理论贯穿全书,使其与会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习者时时感受到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巨大影响力及其指导作用,进而达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第二,以会计目标为主导,尝试构建新的会计概念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概念。例如,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作用、记账、算账、报账和经济业务等。这些概念在我国过去编写的《基础会计》类教材中沿用多年,至今仍为一些教材所采用,理应为会计发展新时期的新概念所取代。当今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趋同的现实表明,以会计目标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取代原来“会计的任务”或“会计的作用”之说;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概念,也完全可以取代既有的“记账、算账、报账”之说。此外,“经济业务”概念也有用“交易或事项”取代的必要。这是因为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范中,“经济业务”的概念并不存在,而是采用了其他**在会计准则中普遍使用的“交易或事项”一词。由此可见,“交易或事项”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具体内容的规范性描述。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对以上新会计概念的建立进行了有益尝试,摒弃了某些过时的会计概念。同时,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建立了账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等新的会计概念,建立起了新的会计概念体系。
第三,以财务报表改革趋势为导向,试图建立新的内容体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起的财务报表列报合作项目的构想,资产负债表将更名为财务状况表,利润表将更名为综合收益表,其格式与内容也将会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可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改革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为此,本书打破了过去同类教材中对相关内容的写作思路,力求使教材内容与财务报表的变革趋势相吻合。例如,在一些《基础会计》教材中,“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本书称“一般企业主要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为必写内容,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一般是按“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这样的业务处理顺序来写的,与财务报表改革的构想并不一致。为此,本书在写作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构架,改按“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账务处理过程编写。这种写作思路与财务报表可能进行的改革趋势一致,体现了教材内容体系安排上的创新性和教材编写上的前瞻性。
第四,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为读者着想。《基础会计》的读者群主要是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和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教材的编写也是在为这个读者群服务。为此,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读者群的特殊需要出发进行内容结构体系的安排,力求使教材**内容突出,好用好学。切实为读者着想,主要体现在为刚刚接触会计课程的学生着想。在本书的编写中,一是对内容的文字表述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准确清楚,通俗易懂;二是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尽量做到新颖活泼,直观形象,表义精准。为达到这样的良好预期,在每一章的开篇采用了统领全章的“内容导图”,概括而清晰地交代全章的主要内容,指出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对比较难以理解的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绘制了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示或图表,借以调动读者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的能动性,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一些**和难点问题设立了“特别提示”专栏,给予特别强调和深入阐释,便于读者抓住**,突破关键。此外,还设立了“内容扩展”专栏,便于读者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本书图文并茂,以图释文,直观易懂,宜教宜学,适合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各层次教学的需要。
由于本书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新的尝试,某些方面可能会因考虑不周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热心读者及时予以指正。
本书的编写从立项、体系结构安排到具体内容的写作,乃至多次修订再版,都一直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陈永凤的热情鼓励与支持,编辑也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是她们的有力支持使书稿质量不断提高。在此,对她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