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在继承中创新
(陶西平)
孙维刚同志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为贯彻**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为我国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的教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这是纪念孙维刚同志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在进行一场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变革,这场变革关系着**的前途和命运,但这场变革并不是对原有教育的全面否定,而是在继承原有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克服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从而实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完善。近百年来,为完善中国的教育,许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这种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党和政府的倡导和有力的支持。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了富有见地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也出现过困惑,付出过代价。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课程改革的推进,使这种探索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多年来改革进程的延续,是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在我国近代长达百年的教育探索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着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为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孙维刚同志正是这批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今天纪念孙维刚同志,不只是对他的教育成就的肯定,不只是要用孙维刚的教育思想充实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决心。我们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不会由于缺乏对我国教育的记忆,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显得苍白无力。
“一切为了育人”是孙维刚教育思想的核心。由此形成了他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哲学,乃至教学论、学科教学论体系,形成了他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体系,也形成了他的教育个性和特色。孙维刚在政治工作、社会活动、宏观教育、微观教育等多个层面创造了**的业绩。但,他的全部活动都体现了“一切为了育人”的教育思想。“育一切人,育好一切人”是他的“一切为了育人”思想的深刻内涵。“育一切人”,表现在他不主张基础教育要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应当是为所有未经选择的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育好一切人”,表现在他紧紧把握住教人做人和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标上,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我们平时讲教书育人,往往解释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但在孙维刚那里,全部教育活动,包括教书都是为了育人,所以才形成了他那十分独特的教学风格。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想的体操,这精辟地概括了数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作用。作为一名**的数学教师,孙维刚不仅把数学这一思想体操发展得更为完整,更为体系化,而且把数学课当做育人的熔炉,在数学教学中,塑造着人的灵魂,铸造着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孙维刚教育思想*为突出之点,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高度体现。
孙维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还解决了一个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即教育质量能不能经得起从多个角度展开的评价。孙维刚的教育质量,无论从做人的角度,知识技能的角度,还是能力智力角度,都经得起检验。他的学生既有较为全面的素质,又可以在选拔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充分说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提高学生实际水平的关键。我们固然应当关注、评价与考试制度相关的改革,但更应当像孙维刚那样,始终坚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素质教育的更为**的追求。
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这是孙维刚同志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教育是科学,因为它存在共性,存在着普遍的规律;教育又是艺术,因为它存在着个性,存在着鲜明的特色。还有人说,教育不只是科学和艺术,还是一种修炼。那就是说,要在求索中体验,在实践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能力基础。我想,这就是素养。孙维刚同志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素养,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把科学和艺术统一起来,把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把良好的师德和精湛的育人能力统一起来。并从他的独到的教育见解出发,产生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我想,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也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不适应,而教师的不适应关键在于素养不够高。所以,我们应当从师范教育、继续教育、教师管理以及校本培训等方面着力提高教师的素养,更要把教师集体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鼓励每位教师把教学、学习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成为一个自觉提高自身素养的**教师。
孙维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想,学习他的精神,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当是对他*好的纪念。
(本文写于2005年,作者时任**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