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人之初,性本善。①
性相近,习相远。②
【注释】
①初:初始。性:天性,指人天生就有的禀性。
②性:性情。习:幼习。
【译文】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相差甚远。
* * *
苟不教,性乃迁。①
教之道,贵以专。②
【注释】
①苟:如果。乃:于是。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专:专一,专注。
【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 * *
昔孟母,择邻处。①
子不学,断机杼。②
【注释】
①择:选择。处:居住��
②子:即孟子。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牵引纬线的梭子。
三字经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地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以此来教育、激励孟子好好学习。
* * *
窦燕山,有义方。①
教五子,名俱扬。②
【注释】
①窦燕山:指五代末年的窦禹钧,他是蓟州(今天津蓟县)人,邻近燕山(此指小燕山,位于天津北,北京西南),所以称他为窦燕山。义方:这里指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②俱:全,都。
【译文】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养的五个儿子相继都考中了进士,成为**的栋梁之材,美名远扬。
* * *
养不教,父之过。①
教不严,师之惰。②
【注释】
①养:抚养。过:过失,过错。
②严:严格。惰:懈怠,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严格要求,这是做教师的失职。
* * *
子不学,非所宜。①
幼不学,老何为。②
【注释】
①宜:应当,适当。
②幼:年少时。何为:做什么。
【译文】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 * *
玉不琢,不成器。①
人不学,不知义。②
【注释】
①玉:美玉。琢:打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器: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打磨,就不能制成精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①
亲师友,习礼仪。②
【注释】
①为:做。方:正当。
②亲:亲近。习:学习。
【译文】
为人子弟,年少的时候,就应当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 * *
香九龄,能温席。①
孝于亲,所当执。②
【注释】
①香:指黄香,东汉时人,以孝行闻名。温:使……变得温暖。
②亲:父母亲。执:做到。
【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在严寒的冬天,先用身体温暖父亲的枕席后,再请父亲就寝。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当做到的。
* * *
融四岁,能让梨。①
弟于长,宜先知。②
【注释】
①融:指东汉学者孔融。
②先:趁早。知:知道。
【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 * *
首孝弟,次见闻。①
知某数,识某文。②
【注释】
①首:首先。孝:孝敬父母。弟:通“悌”(tì),尊敬兄长。
②某:指代一定的或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文:文字。
【译文】
做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接下来是增长见闻。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一些文字。
* * *
一而十,十而百。①
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一:数之始。十:数之终。
【译文】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三才者,天地人。①
三光者,日月星。②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译文】
古书上所指的三才,是指天、地、人。古书上所说的三光,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 * *
三纲者,君臣义。①
父子亲,夫妇顺。②
【注释】
①纲: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所著《白虎通义》。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亲:父子天性。顺:和顺,顺从。
【译文】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臣子服从国君;父子之间有天性之亲,子女服从父母;夫妇之间有和顺之义,妻子顺从丈夫。
* * *
曰春夏,曰秋冬。①
此四时,运不穷。②
【注释】
①曰:说,谈到。
②时:季节。运:运行。不穷:没有穷尽。
【译文】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无穷无尽。
* * *
曰南北,曰西东。①
此四方,应乎中。②
【注释】
①南北、西东:四方的方向。
②应:相应,照应。中:南北西北四个方向的聚合点称为中,指**。
【译文】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都是与**点相对应而确定的。
* * *
曰水火,木金土。①
此五行,本乎数。②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生克平衡。五行的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的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②本:根本。数:天理。
【译文】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由天理所决定的。
* * *
曰仁义,礼智信。①
此五常,不容紊。②
【注释】
①仁:爱心。义:应当做的事。礼:礼节。智:有才识而明道理。信:信用。
②常:天道之常。紊:紊乱。
【译文】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这五条准则要遵守,不容许疏忽紊乱。
* * *
稻粱菽,麦黍稷。①
此六谷,人所食。②
【注释】
①稻:禾本科植物,连皮叫稻,去皮叫米。粱:比粟米稍大,有青、黄、白三种。菽:豆的总称。麦:麦子。黍:黍米,有红、白、黄、黑四种,能酿酒。稷:高粱。
②谷:谷物的总称。
【译文】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粮食,是人们的
主要食物。
* * *
马牛羊,鸡犬豕。①
此六畜,人所饲。②
【注释】
①豕:猪。
②畜:受人类饲养的禽兽。饲:饲养,喂养。
【译文】
马、牛、羊、鸡、犬、猪是六畜,是人类饲养的家畜。
* * *
曰喜怒,曰哀惧。①
爱恶欲,七情具。②
【注释】
①喜:快乐,高兴。怒:生气。哀:忧伤。惧:害怕。
②爱:倾慕,喜欢。恶:憎恶。欲:欲望,欲念。具:具备。
【译文】
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憎恶、欲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
* * *
匏土革,木石金。①
丝与竹,乃八音。②
【注释】
①匏:匏瓠(hù),类似葫芦,古代常用匏瓠做乐器。土:这里指埙(xūn),有六孔。革:皮革,指鼓。木:木器,可以做敔、柷。石:玉石,可以做磬。金:指铜锣、铜鼓。
②丝:指琵琶琴瑟之类的乐器。竹:指笛子、管龠(yuè)。
【译文】
用匏、土、皮革、木头、石头、金属、丝、竹这八种材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八种乐器,叫“八音”。
* * *
高曾祖,父而身。①
身而子,子而孙。②
【注释】
①自身以上称父,父之父称祖,祖之父称曾,曾之父称高。
②自己以下称子,子之子称孙。
【译文】
由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由自己到儿子,儿子至孙子。
* * *
自子孙,至玄曾。①
乃九族,人之伦。②
【注释】
①孙之子称曾孙,曾孙之子称玄孙。
②九族:从高祖到玄孙共九世。伦:指长幼尊卑的秩序。
【译文】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是“九族”,是人的长幼尊卑秩序。
* * *
父子恩,夫妇从。①
兄则友,弟则恭。②
【注释】
①从:顺从,服从。
②友:友爱。恭:恭敬。
【译文】
儿子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要恭敬。
* * *
长幼序,友与朋。①
君则敬,臣则忠。②
此十义,人所同。
【注释】
①序:次序,秩序。
②敬:敬重,尊重。忠:忠诚。
【译文】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注意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注意守信用和讲义气,君主对大臣要敬重,臣下对君主要忠诚。这十种大义,人们都应当共同遵守。
* * *
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名句读。②
【注释】
①训:训诫,教诲。蒙:指草之初生,比喻幼稚的小孩。讲:讲解。究:探究,考究。
②训诂:对古代词语的解释。句读:一句为句,半句为读,指文章中应停顿断句的地方。
【译文】
凡是教诲小孩读书,必须讲解义理,探究实事,既要详细解释字词意义,又要说明应在何处停顿断句。
* * *
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
①初:开头。
②小学:指宋人朱熹编写的《小学》,其讲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学其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知其事亲敬长之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的合称。
【译文】
致力读书学习的人,必定有一个开头。开始要学习朱熹编写的《小学》,然后再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
* * *
《论语》者,二十篇。①
群弟子,记善言。
【注释】
①《论语》:儒家著作。此书内容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分为二十篇,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的善言。
【译文】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一生的嘉言高论。
* * *
《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
【注释】
①《孟子》:孟子所著儒家经典。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游于齐、梁列国君主,不能大行其主张。退居邹国,与门徒讲说道德仁义,作《孟子》七篇。
【译文】
《孟子》这部书是由孟轲所著,一共有七篇,核心内容是道德和仁义。
* * *
作《中庸》,子思笔。①
中不偏,庸不易。②
【注释】
①《中庸》:书名,儒家经典。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中庸》一书,共三十三篇。
②偏:偏差。易:改变。
【译文】
著述《中庸》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jí)。“中”即不偏不倚,“庸”就是永远不变。
* * *
作《大学》,乃曾子。①
自修齐,至平治。
【注释】
①《大学》:书名,儒家经典。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曾子曾受业于孔子。作《大学》一书,俱述孔子之言,分为十章、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
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
著述《大学》的,是曾子。文章的内容是论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管理家庭直至治理**、平定天下的方法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