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新径 全面系统
来源 价值中国网 任超锋
在国际上,公共管理学诞生于20世纪初,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约百年的历史。中国大学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正式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广泛开展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然而目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都处于探索过程之中。“政府经济管理”这门新开设的专业课更是缺乏适合本专业学员特点的教材。由**行政学院王健教授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经济管理概论》一书,正是一部填补空白、**特色、****的献礼之作。这部将近60万字的富于理论创新的学术著作独辟新径,根据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融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理念和方法,在阐明市场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和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政府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框架。新的理论框架由宏观调控、政府规制、区域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原理构成,系统地论述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的一般范畴和理论,给政府分析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制定和执行管理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分析思路。
市场经济**都需要政府经济管理。市场自发机制能够调节经济和社会资源的配置,然而,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地纠正市场失灵,也不能自发地修正市场失灵的消极后果。市场失灵需要非市场的力量来纠正,政府作为社会*大多成员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修正市场失灵的任务。所以,不论是发达市场经济**,还是欠发达或不发达的**,政府都对经济进行管理。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微观经济进行规制,调节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成员的福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作者强调,中国作为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经济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在研究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时必须考虑的。
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有以下特殊性:**,政府经济管理的经济基础,与一般发达市场经济**差异较大。就微观经济基础而言,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私有企业在发达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微观经济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仍然要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进行直接的管理。宏观经济是由区域经济构成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大国面临的问题。就中国地区经济而言,由于长期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很大,政府经济管理要推进区域之间分工和专业化及协作,协调区际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政府经济管理的环境,与一般市场经济**不同。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环境与外国政府不同,尤其是与发达**政府面临的环境不同。外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的政府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管理经济,而中国政府是在不成熟、不完善、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进行经济管理。政府要根据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地调整改革的方案、安排改革的程序,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方法,以规范市场行为,确立市场经济秩序,给市场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完善。WTO规则约束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制约着政府经济管理政策,政府经济管理必须顺应WTO规则,应对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自立于世界经济之林。第三,中国政府担着引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市场经济的任务,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具有新旧交替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进行的,中国政府各部门,不论是直接在经济管理部门,还是非经济管理部门,都承担着引导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他们制定的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的政策,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政府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具有新旧交替的特点。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和无力管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又不完备。新、旧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矛盾和磨擦,使得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既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的经济管理,也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
也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作者强调,政府经济管理必须坚持三大理念:国际视野、以民为本、持续发展。(1)国际视野,就是放眼世界,遵守和利用国际经济规则,应对国际经济社会格局变化,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度提高,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中国出口增加和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的同时,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对直接外投资受阻等问题。如果将在华外商视为虎,民族企业视为龙,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新局面,因此,政府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立足扩大内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2)以民为本,就是保护民族利益和改善民生。政府经济管理,要立足于保护民族利益,帮助民族企业成长,扩大民族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份额,发展国内民族产业,壮大民族经济,这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厚的经济基础。改善民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实现国强民富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国力强盛,人民富裕。(3)持续发展,就是资源与资本的可持续发发展处,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资本、壮大民族企业资本、培育人力资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资本,政府要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政策,约束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盲目出口,倡导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生态基础。壮大民族企业资本,政府不仅要刺激民族企业发展有形资本,而且要鼓励民族企业培育无形资本,激励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企业品牌。培育人力资本,政府要营造一大批中产**,提高*低工资,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劳动力再生产水平和提升人口质量,促进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而转向人力资本大国。
作者更是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多方面的理论创新:**,独辟蹊径地阐明了宏观汇率政策的微观基础及汇率政策适应性调整的对策。作者从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更是制定宏观汇率政策的基础视角,论证和阐明:企业融资方式、金融体系决定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利率和汇率的偏好、对利率和汇率的敏感性差异,这些偏好和差异影响政府选择汇率制度,并影响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第二,提出以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货币政策效应。中国实施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回归了浮动汇率本意,以更加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主动地应对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利于出口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以充分发挥利率效应、增强货币政策效应。第三,构建的社会规制国际化理论模型,是社会规制领域研究领域的创新。国内外理论界对社会规制的研究一般都是分析国内社会规制,笔者提出新颖的社会规制国际化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社会规制对国际贸易和国内产业的消极影响和应对策略。第四,扩展了政府规制的研究领域,创建较系统的行政规制理论框架。国内较少研究行政规制,仅有零星的规范研究和分散的实证研究,作者重新定义了行政规制的内涵,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建立起系统的行政规制理论。
正是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相当的学识和知识积累以及把握和总揽全局的理论研究能力,使本书独辟新径,创新理论观点,关注中国实际,构建全新理论框架,全面系统地论述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的一般范畴和理论,给政府分析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制定和执行管理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分析思路。同时也使本书显著地区别于政府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等相似或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