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
**节卫生工作方针
一、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方针是党和**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特点,为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而确定的指导原则,它对卫生事业的管理、改革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确定过两个卫生工作方针。这就是1952年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和1997年确定的“坚持以农村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新卫生工作方针是原卫生工作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和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建国初期形成的卫生工作方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发展的形势。因此,必须对卫生工作方针进行调整,确定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这个方针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以下过程: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卫生工作方针就在不断探索中进行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国务院和卫生部发布了许多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文件,制定了卫生改革和发展的许多政策,这些都为制定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卫生管理学界对卫生事业性质和卫生工作方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肯定我国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基础上,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卫生工作的经验,结合新时期卫生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许多充实、完善原卫生工作方针的意见,这些意见无疑对于制定新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正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局制定了《中国卫**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本方针。1991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卫生工作方针做了修订和完善。提出“坚持以农村为**、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力量、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这一方针补充了以农村为**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1996年12月,中共**、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会上,中共**总书记、**主席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又通过了《中共**、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议》,明确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依靠力量、工作宗旨,同时也指明了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南。
三、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含义及依据
(一)以农村为**
这是针对卫生工作布局关系而言,即在处理城市卫生和农村卫生关系上要以农村卫生为**,包括卫生资源配置、卫生人力物力都要突出农村这个**,都要向农村倾斜。卫生工作以农村为**,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的,即:我国人口80%左右都在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在农村是薄弱环节,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缺医少药现象突出;农村疾病发生严重,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人口死亡率、期望寿命等健康指标低;因病致贫现象突出。总之,农村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没有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没有我国卫生事业的现代化。
(二)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针对**工作而言,主要是指要处理预防工作和**工作的关系。在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把预防工作放在卫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和主导地位。在卫生工作的实践中要求做到人、财、物、信息、政策等**向预防工作倾斜。这一方针指明了我国卫生工作内容上的主次关系和**。预防为主是基于防患于未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首先要求卫生工作要具有主动性,帮助人民群众与疾病作斗争,这种斗争的形式必然以预防为主;疾病的预防性和疾病可治的局限性决定卫生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既大幅度降低了疾病发病率,又减少了卫生费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卫生工作面临的客观实际表明,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以及一些地方的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对付这些疾病的*好办法是以预防为主。
(三)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并重是处理中西医关系的原则,即在对待中西医关系问题上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共同目标下,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并存、并举,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中西医并重首先是依据《宪法》的规定,在《宪法》第21条中明确规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就体现了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其次是以我国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据的。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西医的传入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迅猛发展,事实上我国卫生事业形成了西医和中医两个各具特色及优势的医学体系。两个医学体系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共同承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因此,这种历史和现实必然要求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四)依靠科技与教育
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发展卫生事业的基本动力。即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以医学科技进步为依据,通过卫生队伍人才素质和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整个卫生事业的进步。依靠科技与教育的方针,是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在卫生政策中的反映。这是发展卫生生产力、提高**疾病能力的基本方针。同时卫生部门是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科学技术性很强。作为技术性很强的部门和卫生事业,把“依靠科技与教育”作为指导方针是逻辑的必然。实践证明,科技与教育是推动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医学科技的每一项进步,医学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推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这主要是指卫生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即由政府牵头,广泛动员和组织各个部门、全体公民参与卫生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工作方针上的反映。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发展卫生事业仅靠卫生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唤起民众,人人参与才有希望。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也决定了“动员全社会参与”不仅有必要性而且也有可能性和现实性。总结我国卫生工作的实践,例如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的群防群治工作、卫生设施建设等取得的成就,都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结果。
(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这实际上是规定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宗旨、目的和*终目标。这一方针既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卫生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根本要求。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卫生事业的社会作用、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总而言之,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党和**的方针政策、卫生事业的内在属性、卫生工作的内外环境、卫生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因素而制定的,是对以往各个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它规定了卫生工作的方向、**、依靠力量、工作方法、服务宗旨和*终目标。“以农村为**”、“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方向和**;“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卫生工作的宗旨、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生工作的*终目标。正确认识和理解卫生工作方针,对于指导卫生工作和制定卫生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