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巢钉书
新春大吉大利的颜色是红色。楼上冬春翁说常教授一开春,就见红挂彩。
年初二是众犬牛一,教授的爱犬“常巢”要食肉,有道之犬自然识得有道之士的肉*香口。冬春翁行文考据了教授的沙皮爱犬的“绉 ( 皮曹 )”,却不知此犬早已给抚养成人,非一般摆尾乞怜的“汪汪”之流可相提并论。听教授嘻哈地夫子自道:那天他一手拿着一粒鱼皮花生,一手作势劝止馋嘴索食的“常巢”,正跟它谈到女仔之家含蓄婉约的守身之道,忽然一啖,就咬到手掌的虎口上去。好一招“人肉钉书机”,常氏伉俪情深,已分尝过不止一次了。
其实,教授上次被“钉”之后,老冬已用心良苦奉上香港狗咬人死口不放的新闻剪报,劝他小心为上。香港那苦主当日给斗牛爱犬咬着虎口,咬了一个小时,狗主“苦言相劝”也一个小时,咬得兴起,不放就是不放!教授说犬只春天发情,易生冲动,练一下牙口,不足为奇。
也亏教授用到“发情”来为爱犬开脱,可惜难不倒用心良苦的老冬,昨日已新鲜热辣送上出炉剪报,今次竟是狗咬男童小鸡!
“常巢”已有六岁,犬族而言是标准的“老处女”了,常府关禁森严,一身激素无处排遣,不向教授埋手才怪。查沙皮狗的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有记述,以一身沙黄皱褶而坚韧异常的“鲨鱼皮”著称。它的血统本源一般相信是中国北部及西藏獒犬后裔,獒犬十分忠心兼体形硕大凶猛,古人每做军犬之用。沙皮狗虽然狗仔细细,南方名种仍是勇悍超群,两犬相峙,它每战都是至死方休,所以有“中国**斗狗”的宝号。不过在抗日战争后因为犬税大涨,名犬繁殖渐趋昂贵,纯种沙皮狗几近失传。直到七十年代,美国的爱狗人士来华竭力搜寻并加以悉心培育,才令“巢皮”一族在彼邦开枝散叶,他们更设有“中国沙皮犬俱乐部”供同好交流心得。
为求自保,教授大抵要同“常巢”斟酌一下,送它去“俱乐部”驱驱阴火了。
2004.1.27
真理不为谁死谁活
你有信仰吗?
如果一定要回答,那也是一个很易应酬的问题,天人感应的情事,谁也难以验明真伪。你相信,你不相信,除了自己,只有天知,地知。但当信仰变成宗教,就难说了。因为宗教有宗主,有教条,而且都由“人”来演绎,信守之道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很多时,人真的会以行动来表明心迹,可惜那不是信仰本身所必需的回应,而是纯粹一种望人信服的表态,一种纯粹为了满足别人疑问所做出的奉献。信仰归信仰,人归人,总是慕道者*易混淆的概念。
日本真理教徒暴力杀人事件,震惊国际,教主麻原彰晃给拘禁快九年了,上星期终于审结,判决是毫不令人意外的环首死刑。在全国电视直接转播的镜头里,麻原还是一面教主庄严的神色自若,主审法官宣读他在1989至1995年间所犯杀害二十七条人命的死刑判词时,鸦雀无声的听审席难掩遇害者家属此起彼伏的呜咽悲鸣,而他,只是冷冷一笑。
也许,于麻原彰晃而言,人,真的未尝不可笑。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天皇神权和军阀主义的兵权都瓦解了,日本人赖以凝聚大和精神的经脉从未如此无处着力。杀戮太重,加上战败国的人心虚怯,佛堂道馆骤然香火熏天;再继之而来是形形色色适应不同心境心态的新教派涌现;直到近年经济的漫长衰退,社会各**的萎靡不振,更造就了古灵精怪各走**的怪异门派来。像1984年麻原彰晃成立宣扬末日主义的真理教,全盛时期就有近万个会员,连远在俄罗斯的信徒都相信能得教主赐饮他的宝血,即可化成一体共得永生。真理教的信众不单有贩夫走卒,而且多的是各界精英,他们为了表白忠诚,教主有何需求指使,皆义无反顾地一一遵行。
大家想想,如果他们的教义信条是为人类前途谋福祉的话,如此上下一心,那该是个多么令人景仰的教会。
你可以再想想,日本国内定性为邪教的组织,目前估计有两万多个,当中必然有学者,有各类专家,有各类勇于表示忠诚的狂热分子,你猜他们有多少人没兴趣去轰轰烈烈来宣扬一下他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2004.3.7
洋葱片
“其实,生活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地剥开,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
这几天,一直心绪不宁。手头上早该完成的工作,还原封不动地躺在书桌上,迟迟动不了手,正考虑胡乱安个理由去延迟一下,要不然,索性就挨一下骂,把交托的事情暂且退还好了。
忽然想到了朋友转来的电邮里所录林振强生前说的几句话。“就让别人误会你吧!生命不是用来更正别人的错、或证明自己的对——生命是用来生活的。”
诚然,人生路上总会遇上不少或对或错的是是非非,有人愿意耗掉心力去弄个黑白分明,那也是教人敬畏的行径。人生苦短,反正人人都只能活一次,各行其是,各适其适,河归河、井归井,只要不去弄污一池清水,大家仍可安然自处,齐来坐看天边的云卷云舒。
朋友的来信充满对生活的疑惑,认为人生于世,怎可那么轻易屈就于命运的摆布?很想告诉他林振强的 《 选择你*重要的人 》 写那位教授在课堂上叫一名女生列出生命中她认为*重要的十个人,然后要她一个一个删掉,这其实是让大家反省一下我们*后寄望的东西会交托在谁的身上。
林先生已远离人间。我想,在他生命*后的日子里,当更能体会到我们要寄望的东西,除了与生俱来的那种无从言喻的欲求之外,很多时是源自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遭遇;饥寒交迫的时候,想到饱暖,孤单的时候,想到情人知己。故事里那女子一边删掉名字,一边淌泪。*后连父母、子女都删了,剩下丈夫。你会不会担心终有一日会面对这种局面呢?
我不想说人生的苦恼来自太多的选择。父母迟早会先我而去,妻慈子孝自是更遥远的事,*近乱人心绪仅是一个老朋友的生死存亡而已。我希望手上的洋葱还未剥到那令人痛惜的一片。
200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