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资料分析总论
**节 大纲引言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摘自《**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注:近年来各地方公务员考试大纲几乎都是照搬国考大纲(如上所述),只有极少数地方略有改动,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大纲解读
1.资料分析的材料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即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以及它们的混合形式,可能是单材料的,也可能是多材料的;
2.材料的“统计性”要求大家掌握必要的统计术语及其相关定义和运算法则;
3.大纲要求对统计性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这说明相应的“速算”和“巧算”技巧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备考纲要
题型介绍
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大类材料:图形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文字型材料,其中图形型材料主要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材料类型不同,其数据存储的结构也不同,因此阅读难度、建议读材料时间和阅读技巧也是不同的。
五年之前,图形、表格、文字三种材料一般都是独立出现的。但现在,由多个材料构成的资料分析试题在考试中大量出现,譬如“表格与文字”、“表格与图形��、“文字与图形”型混合材料,渐渐成为*新命题的主要趋势。而对于这种多材料资料分析,既要注重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这里往往会成为命题要点),也要注重每个材料的基础地位,熟悉各个材料的内部结构。同时,由于多材料资料的阅读量显著提高,所以提高阅读速度也成为此类题型备考的**。
下图显示*近一年来四种不同材料的出题比重。从中可以得到两个特点:
1. 纯图形型的材料出题比重很小,仅为6.8%,因为该类题型一般可能会过于简单;
2. 混合型的材料是当前考查的主流题型和热点趋势,所占比例超过3/7。
*近一年各类材料题型比例如果我们将混合型材料拆开分到各自的题型当中(比如,1篇文字表格混合型材料相当于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各0.5篇),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饼图。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另外两个重要特点:
1. 大约80%的含有图形的材料,是以混合材料的形式出现的;
2. 大约90%的混合型材料,是包含文字的。
*近一年各类材料题型比例统计术语
大纲中规定,资料分析的材料具有统计性,这就决定了其材料中往往会有较多的统计术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一般材料的注释中会给予必要说明,这些是不需要掌握的;但对于常识性的术语,则需要考生在复习中不断积累。本章第三节中列出了两类统计术语:
1.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是非常重要的,是分析和计算的前提。所以要求考生不仅知晓其定义,还要掌握其内涵,尤其是具体的计算公式。
2.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这类统计术语也很重要,但只要求大家知道其定义即可,这类术语本身是不带公式的,要求没有前者那么高。
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熟悉“统计公报”的内容范围及行文方式,几乎所有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及各地的统计公报,大家平时应该多看看统计公报(参见**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做题顺序
拿到一篇资料分析试题,我们应该:
1. 先用较短的时间看清楚材料的数据存储结构(具体参见本章第四节“结构阅读”),文字型材料用30—60秒,图形和表格用10—30秒;
2. 具体做题,利用**步得到的材料结构,迅速定位题目所需数据和信息;
3. 利用第二步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到答案。
核心要点
如果你不知道时间和单位在资料分析中的重要地位,不明白某些特殊表述背后的真正意义,你就容易掉入出题者设下的陷阱;如果你不直接在试卷上做记号,不明白“先易后难”的做题哲学,没有领会选项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帮助,那你注定会要“时间永远不够用、题目永远做不完”。
本章第五节“核心要点”将会帮助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速算技巧
“速算”对资料分析到底有多重要,即使你没有认真阅读本书序言,也应该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复习资料分析时,考生超过一半的精力都在提高自己合理速算的能力,而本书第二、三、四章,将会带大家学习十二种速算技巧。
所有这些速算方法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大家必须下苦功来掌握。除此之外,本书100多篇资料分析的真题解析,将带大家不断地强化和练习这些速算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提醒大家,虽然书上介绍的速算方法很多,大家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战中提炼*适合自己的方法。书上的东西是一个“全面的方法表”,大家应该做的是从中提取出自己适用的体系,而不是全盘、盲目地接收一切 ,却无法运用到实际考场。
复习计划
原则上来说,有这一本《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你复习资料分析的材料已经足够了。再次提醒:千万不要拿网上下载的资料做练习。
大家具体使用本书的时候,给大家**一份学习计划:
1. 把**章好好看一遍;
2. 然后随便到后面的讲题型的章节里,挑各章的例1、例2做几篇真题,体会一下真实做题的感觉;
3. 把第二章四种“必会速算技巧”非常认真的看一遍,这四种技巧可以涵盖70%左右的速算考点,然后到后面讲题型的章节里去做例题;
4. 做了一定量的例题之后,再回到第三章,学习四种“**速算技巧”,这时速算的考点你就已经掌握95%以上了,然后你就可以完成本书剩下的所有真题了;
5. 需要说明的是,速算技巧“宜精不宜多”,不同考生自身的情况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如果基础不是特别好,我建议只学第二章四种方法就足够了;如果基础特别好,建议第四章的四种方法也可以好好掌握;
6. 恭喜你,到此为止,本书你已经复习完毕,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做成套的真题,你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平均一篇资料分析控制在6分钟左右;
7. *后,如果你在上一步之前,或者上一步之中,还想找更多的资料分析真题来训练,*好的建议就是找一本第七或第八版的《资料分析模块宝典》,因为每年都有40%左右的真题被更新,如果你时间富余,那么之前的真题也是非常宝贵的复习材料。
第三节统计术语
基础重要统计术语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在这里,三个量代表的都是相对量而不是**量。如果它们需要代表**量,材料当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说明。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
◇拉动增长
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了x%,那么: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
例如:某国去年GDP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200、300、500亿美元(总GDP为1000亿美元),今年三大产业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今年该国GDP增长率=100÷1000=10%。三大产业分别增长了:14÷200=7%,36÷300=12%,50÷500=10%。三大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了:14÷1000=1.4%,36÷1000=3.6%,50÷1000=5%。
◇增长贡献率
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
以上面那个例子为说明:三大产业分别增加了14、36、50亿美元,总量增加了100亿美元,那么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36%、50%。
◇平均增长率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
A×(1+x%)N=B?x%=NBA-1
直接开方计算非常复杂,需要进行估算,具体计算详见第二、三、四章当中的速算技巧。
◇平均增长量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
A+x×N=B?x=B-AN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譬如:n个百分点,代表n%。
当我们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
当我们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时,优先使用“百分点”来表示,偶尔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比较之时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譬如:当期为2014年4月,则同比增长指相对2013年4月的增长,环比增长指相对2014年3月的增长。特别的,相对于2014年1月,其环比增长指相对2013年12月的增长。
◇翻番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翻n番:即变为原来的2n倍。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
?“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因此,比较其*大值、*小值时应该带着符号一同比较。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小。但一旦涉及“变化幅度”时,就应该是“增幅”的**值,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变化幅度更大”。
?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时,一般不包括**年的增长率。譬如,计算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以2005年的数值为基期,2009年的数值为末期得到的数值,这其中包括“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这四年的增长,但不包括2004—2005年的增长。
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五年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个“五年规(计)划”
名称年段名称年段名称年段一五时期1953—1957二五时期1958—1962三五时期1966—1970四五时期1971—1975五五时期1976—1980六五时期1981—1985七五时期1986—1990八五时期1991—1995九五时期1996—2000十五时期2001—2005十一五时期2006—2010十二五时期2011—2015注:从“十一五”起,**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三次产业
**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即所谓的“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指“**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特别注意: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除**、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一般俗称“服务业”。
三次产业的产值又经常被称为“产业增加值”,所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就是第二产业GDP,而不是第二产业GDP与上年相对的增长量。
第四节结构阅读
资料分析之“结构阅读法”
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柱状图、趋势图饼图通用**阅读对象材料主旨(即标题)、时间表述、单位表述、注释(包括图示)略读对象具体数据参考时间30—60秒15—30秒10—25秒10—20秒分题型结构阅读具体参照下面七篇材料的示例
【材料一】 “分段落主题型”文字材料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