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老男孩》的“青春梦”渗透在对流行文化或自我梦想的疯狂追逐中;《少年血》的“青春梦”隐藏在懵懂少年被扭曲的爱与性的渴望中;《惊蛰》的“青春梦”深埋在少年对于“父亲”或“城市”的孤独向往中;《阿泽的夏天》的“青春梦”则回归在温暖的归乡旅途中。“青春梦”既表现了年轻人在从自我迷失到自我找寻过程中的渴望与挣扎,也表现了其理想化的期待与社会冷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之不同的是,《拳击手的秘密》和《美丽大学》等成长片中,“青春梦”则是“后青春期”的延续,是年轻人重新认识自我或回归自我的另种表现。“青春叛逃”是青春成长片中的事件,是将内部与外部矛盾得以统一并激化的力量,这种特定的情绪加速了主人公的叛逆。如《独生子》中男孩用“逃学”与“堕落”对抗来自现实世界和家庭中的压力;《少年血》中男孩用彻底的放纵对抗青春期的压抑与渴望;《惊蛰》中边缘少年用“暴力”与“混世”对抗现实世界中的青春残酷物语;《四分之一的夏》中年轻人用孤独的漂泊方式实现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终“青春叛逃”的结局或者通过自我找寻实现成长与归顺;或者通过自我的放逐实现迷失与无根。因此,如何处理“青春叛逃”表达了创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青春成长片中,表达青年人对于爱与性的态度,以及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认识是青春片中惯例叙事内容。但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道德伦理的制约,国产微电影青春成长片对于爱与性的叙事表达常常处于一种压抑或幻想状态。或者将“爱与性”作为一种不可触犯的“禁忌”来表现,使之充满羞耻甚至扭曲,如《少年血》、《每当盛夏时》等。或者将“爱与性”放置于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之中,成为地位、身份、等级差异的另种“异化力量”,如《看不见的女朋友》、《子非鱼》等。“爱与性”的表达在青春微电影中总是有着些许沉重。同时,青春成长片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滋生这种情绪、情感的“花花世界”,如《少年血》中那个充满诱惑的“外面世界”;《每当盛夏时》那个充满不安的“未来世界”,《看不见的女朋友》中那个被扭曲的“现实世界”,《子非鱼》中那个陌生的“异域世界”,它们是社会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冲撞的矛盾体,是主人公迷失、困惑而又挣扎的生存环境与文化环境,*终解决的方式或是从这个环境“逃离”被边缘化,或是被这个环境所“同化”而归顺,或者通过自我的成长暂时获得平衡的“抵御能力”,这也是青春成长片平衡叙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