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西方对于人的行为的研究侧**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观点和流派,其研究内容归纳起来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研究、群体行为研究和组织行为研究,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以下将分别介绍其主要理论学说及其观点。
一、关于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
需要理论是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对人的需要和行为动机进行研究的总结和结果。需要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把人的需要作为研究对象的是亨利·默里(Henry Murray),1938年默里出版了《人的探索》一书,列出了人的20种需要,即贬抑需要、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攻击需要、自主需要、对抗需要、防御需要、恭敬需要、支��需要、表现需要、躲避伤害需要、躲避羞辱需要、培育需要、秩序需要、游戏需要、抵斥需要、感觉需要、性需要、求援需要、认知需要等。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而动机的产生又依赖于需要,因此,行为的过程就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企业管理中,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和动机加以激励,使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以后的行为科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人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有的从激励内容或激励过程,有的则是从激励强化视角,对组织中人的需要和行为动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深刻的总结,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需要理论。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凯利和韦纳的归因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1908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1926年进入康奈尔大学,三年后转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心理学,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五年;随后他迁往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任教,1951-196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离任后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任常驻评议员,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1946-196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理事,1962-1963年任新英格兰心理学协会主席,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本书是在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学讲义的基础上,经教学实践的多次修改而成的。本书以大的时间段为标界,以管理理论发展为线索,结合管理实践变化的背景,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分别叙述了管理理论的各个主要流派及各阶段有代表性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以期给读者一个世界管理思想宝库的概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考虑到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业繁重、课程诸多、时间紧张,我们力图做到删繁就简、集中明了、叙述概括,便于读者在较少时间内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管理思想随管理实践而发展。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各个领域各类组织的具体管理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企业管理是管理实践的主要领域和主要形式,但绝不是**领域和**形式。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理论的发源地,但绝不是**发源地。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研究也绝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的范围。世界发展到今天,大家已经习惯于**、市场和社会三大领域的划分以及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三大类组织的划分。管理理论跟随管理实践也相应地丰富为**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三大领域的高度提炼和集中概括。由于**政府类组织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政府类组织管理研究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在上个世纪已经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理论和管理大家。“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就是佐证。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在这三大领域里蓬勃发展,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或共性更为突出,管理实践更为丰富。鉴于此,作为管理思想史,本书必须突破原有局限,拓宽视野,根据管理实践和管理学普遍性特点,把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收录范围扩展为三大领域,成为三大类组织的管理理论概括和抽象,以体现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一般性。
在讲义编写和讲授过程中,笔者参照了丹尼尔·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的《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和国内的一些相关著述,如孙耀君、李长武、郭咸纲、桑玉成等先生分别所著的管理书籍,借鉴、吸收和采用了学界前辈和同行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只有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本书才能得以完成,作者借此机会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所有参考到的文献资料,在书中尽可能地做了详细注明。对于难免的疏漏或谬误,我们能做的就是事先表示歉意,但一经发现,我们将会在再版中立即改正。本书是多所大学的教师集体努力、多方合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