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

  • 作者:史安斌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45381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275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是作者多年从事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培训和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适合用作高等教育专业课教材和社会培训教材。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_史安斌_清华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毋庸讳言,危机传播中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发言人弗莱舍曾经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平日里媒体仿佛一群嗡嗡作响的蚊子,每个政府官员都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把它们都赶走;而一旦危机发生,媒体就成了一头20吨重的大象,向你直扑过来;这时候,你想躲都躲不开了。”①
    在20世纪早期的有线广播时代,政府部门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启动紧急广播系统,出动配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直接向公众传递政府希望传递的信息。但是,在当今的全球传播时代,这些做法都已成为尘封的往事了。一旦危机发生,公众会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者上网,借助于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政府无法直接向大众直接传递信息,而必须通过专业化运作的传播媒介。按照传播学者的说法,公众接受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媒介“构建”的事实及其设置的“议题”或“框架”。
    要与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应调整一下对媒体角色的认识。我们坚持新闻媒体“喉舌”定位,绝不意味着媒体是政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庸。它们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平台”,它们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该不遗余力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全球、全民、全媒传播的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学会与不按照本土“游戏规则”运作的境外媒体和话语权与日俱增的“自媒体”打交道。因此,政府应当与各类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发挥它们“帮忙不添乱”的职能。事实已经证明,简单、片面地“防”和“堵”不但无助于危机的缓解,反而会使主管部门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在本书的前几章里,我们已经强调过危机传播过程中媒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提供了如何应对媒体的具体预案。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与媒体进行顺畅的沟通和有效的媒体关系管理,*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尊重媒体的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和职业特点,不是一勺一勺地给媒体“喂新闻”,而是应当让媒体自己来决定报道的内容。诚然,这就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采取合适的公关技巧来影响媒体的立场,从而间接地为他们设置议题或框架。简言之,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应当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记者和媒体从业者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更不是你的下属。他们应当成为你的工作伙伴。
    ……
    目录
    导言 全球、全民、全媒时代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理论探索、制度创新和角色重构
    **章 危机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节 危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属性、要素和方式
    第四节 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路径
    第五节 危机各阶段的传播策略
    第六节 危机传播的相关领域
    第二章 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
    **节 危机传播中应当关注的公众心理因素
    第二节 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原则:管理学视角
    第四节 提升危机传播的有效性:修辞学视角
    第三章 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与受众
    **节 危机传播中的受众结构和认知特点
    第二节 危机传播中信息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
    第三节 危机传播中新闻发布的要旨和技巧
    第四节 危机中的人际传播
    第四章 危机传播的机制建设与预案制定
    **节 如何做好潜伏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如何开展危机传播的机制建设和预案制定
    第三节 危机传播的工作流程和预案模板
    第四节 危机传播预案的核心:爆发初期
    第五章 危机传播中的媒体关系管理
    **节 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节 深入了解媒体
    第三节 新闻发布的主要媒介模式
    第四节 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和筹划
    第五节 如何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
    第六节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第六章 新闻发布的机制建设与新闻发言人实务
    **节 新闻发布机制的建设与新闻发言人的设置
    第二节 新闻发言人的准备工作: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第三节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技巧:修辞学的视角
    结语
    附录1 危机传播工作用表
    附录2 案例研究:1997-1998年香港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l型)期间的危机传播
    附录3 案例研究:美国预防生化恐怖袭击的危机传播预案
    附录4 危机事件评估工作用表
    附录5 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与中国本土实践的检视: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附录6 从“乌坎事件”看危机传播在中国的本土化尝试
    附录7 危机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初探:以《尚书·大诰》为例
    附录8 **新闻秘书(新闻发言人)概览:1929-2013年
    附录9 美联社工作人员社交媒体使用守则
    附录10 美国空军网络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流程
    附录11 社交媒体(自媒体)的主要形式
    本书参考文献目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