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
2006年4月26日 星期三
美国对我们这代中国人来说曾经是个谜。
在我已经走过的55年人生中,受意识形态影响,前十几年接受的是崇苏仇美教育;还没全弄明白,苏联又成了新沙皇,中国和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正在琢磨,赶上“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美国又隐隐成了中国效法的榜样。完全不同的说教,坚定了我一定要亲自去美国看看的决心。
2001年移民加拿大,有了去美国的机会,也去过几次美国,都在离加国很近的西雅图。去年一次偶然的商业活动,儿子郭悦取得到南部佛州(Florida)的旅游邀请,有接待,有优惠总不能轻易放弃,就有了这次的佛州行。
7点的飞机,5点赶到海关。
美国怪,不知是为了标榜和加国的特殊关系,还是原本就霸道,竟然把本国海关设在了加国的温哥华机场里。
熟悉的机场,只因海关权属的改变,还真麻烦了许多。首先是入关,我们一行4人,我一家三口和朋友Julia。我和郭悦持中国护照,刘彬燕、Julia持加国护照。虽说她们只是4个月前改的国籍,可护照一换鸟枪换炮,竟是完全不同的待遇。持加国护照,一路过关如入无人之境,美国海关人员也很客气。我和郭悦持中国护照,一连填了三个不知有何作用的表,还要按手印、照相,几经折腾才算入关。都说美国人歧视有色人种,我看也不见得,同样是黄皮肤,同样是中国人,何以厚此薄彼?一张护照的差异而已。
进了海关就算进了美国,候机厅里人多,人种也是五花八门,也许是起得太早,多数人在打盹,我却没什么睡意。
虽说去美国不是**,可前几次不过浮光掠影,并未深入接触,此行就有了探奇和看西洋景的味道。
6点40分登机,上来就觉得不同。虽然同样是普通的波音747,可三分之一的空座,特别是,看不到年轻漂亮的空姐。在中国,空姐简直就是年轻、漂亮、幸运的代称,空姐也因此成为一个受到社会艳羡的特殊群体。可这里不同,首先是有了“空哥”,其次更多的是“空嫂”、“空大妈”,虽也温和热情,可满脸褶子,总让我这来自中国的乘客有些认同障碍。
在国内,空姐及列车服务员、饭店前台、机关秘书统称形象岗位,多用年轻漂亮的姑娘,稍微年长就会转岗。美国不然,他们管这种现象叫年龄歧视,搞不好要吃官司。
7点半已巡航在美国的天空,舷窗外的地平线看见了雪山。雪山森林浓密,越过森林,是阡陌相交、红绿相间,几何拼图样的农田,隐隐可见米粒大小的农舍,大河在那里交汇,湖泊星星点点。
我经常乘飞机航拍,对世界几大洲的地貌也算熟悉。北美特别是西海岸,多山多水多田园,有些像中国的华中。不同的是,这里的山植被更密,这里的湖零落疏稀,这里的田野幅度更广,这里的村镇小巧整齐。*大的不同,从舷窗望出去,清清爽爽,通透明丽。
如此差异,使我联想到离开北京的前**。那天,采风去了西郊植物园,正遇沙尘暴,浮尘盈野,黄沙弥漫,竟看不到一公里外的香山。来到温哥华上网查询才知,此前** 西北新疆达坂城的沙尘暴竟是下了一场“石雨”,把一节列车的双层钢化玻璃��部打烂。乘客为自救集中到卧铺车厢,把铺板拆下来堵上车窗,幸免于难。同一个地球,同一个纬度,同一个季节,相差不到半月时间,差异竟如此之大,真是不可思议。
10点30分到达拉斯(Dallas),这里是中转机场,到佛罗里达还有一半路。从温哥华到达拉斯跨越了两个时区,我们已走入美国**。达拉斯是德州的**城市,布什的老家,到这里首先想到的是牛仔、布什、NBA的小牛队。
初进美国感觉美国和加拿大差异不大,细品,差异很快出来了。
首先是人多人杂。各种民族、种族、男女老少,不同服饰、头饰、背包提囊,匆匆忙忙,齐聚一堂,好像全国人都来到机场,没了加拿大人的从容、轻松、稳稳当当。
其次是商业氛围。一下飞机想找辆推车,一个漂亮的黑人警察手指墙脚,那里排列着收费推车,一辆两美金,而在加拿大公共用具很少收费。候机厅广告氛围浓郁,餐厅涂着重彩的壁画,壁画旁展示着各色男女明星的照片。天花板吊着五颜六色的模型玩具,无处不在的广告灯箱。两个黑人站在过道擦鞋,摆两把特制的高凳。擦鞋人拾阶而上,坐上高凳,享受着高高在上的感觉,黑人站着擦鞋,脚的高度正在胸前,擦起来动作夸张,就像作秀,比起中国的同行,增添了些许浪漫景象。
第三是大。以达拉斯机场论,温哥华机场在加国也是前几位的大机场,可还是没法和这个牛仔城市相比。达拉斯机场摊在地上,两条轻轨列车连接着五栋巨大的椭圆形候机楼。每座候机楼的宽度需轻轨车一站,每站需行驶两三分钟。每座候机楼的两个半圆建筑群都有延伸出去的登机走道,有近30条之多,5栋候机楼可接续100多个停机泊位,其运输繁忙可以想象。
我看过一份文件,说美国人保守,且不好动,全国持有护照的人仅占人口12%,近90%的人从不出国。可从眼前的情况看,美国人的不出国并非停留在居住地,而是在国内转来转去,美国足够大,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停机坪上还有很多涂有特殊标记的飞机,大多是私人专机和俱乐部专机。航空俱乐部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共同拥有一架专机,使用时提前登记,专为会员服务。有了不同**的富豪,有了不同需要的服务,自然机场要大。
有了这三条区别,美国的概念出来了。
遗憾的是,中午的西餐也是美国特色,足够的大,很商业的包装,内容也纷杂,一块硕大的牛排,一堆土豆泥,一些不知名的酱,各种调味品七七八八,三份把我们四人撑得不亦乐乎。
从达拉斯起飞,两小时到封兰登堡(Fort Lauderdale),当地时间是6点30分,近7小时的空中飞行,从太平洋一下跳到大西洋,跨三个时区。早晨还在面对皑皑雪山,眼下看到的却是强烈阳光下的椰林。
到了封兰登堡就走进了佛罗里达州。一下飞机,南部的美国味来了。
**件事是找相关旅游部门报到,办租车手续。原约定旅游服务套餐提供一辆免费车,可事到临头一看,免费车太小,只能供两人乘坐,无奈只得重新租大些的车。这下条件来了,先是费用提高,可到付费时才知,费用倒是小头,附加的税不得了,国税、州税、市税、汽油税(车内油已加满)、营业税(不知从何论起),还有机场费、小费,林林总总七八项之多,报出的是铜价,付款时成了金价了。我们新来乍到,人地两生,只能入乡随俗,任人宰割。这使我想起国内的旅游,看来天下老鸹真是一般黑。
走出倒霉的候机楼,一股湿热气流迎面扑来,周围都是椰林和棕榈树,红色的土地上覆盖着南方特有的阔叶植被,活脱脱到了海南岛。
路边的居民区,很有特色。降落前从舷窗下望,一栋栋单体别墅,规格划一,呈之字形排列,把水泽切割成一条条水巷。红色的房顶列队水面,透着秀丽。虽没有威尼斯的水乡古意,却也别有一番现代风韵。
说起现代韵味,我以为首推美国公路。这里的公路,一侧五道,两侧十道,又宽又平,连接着数不清的高架桥。每到路口,高架桥盘桓交错,可达四五层,像个巨大的蛛网。车辆列队攀行,蚂蚁一样的热络。
不知这里有没有罗斯福新政时修的公路。罗斯福是个天才,竟能利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推行凯恩斯主义,发行国债建筑公共设施,低成本把美国送上高速发展的路。
此刻,夕阳低沉,彩霞迎着无尽的车队,这是一个生长在车轮上的国度,用高速路哺育出的民族。
晚上8点半到拉玛达饭店(Ramada),找到饭店接待部门,故事又来了。
首先,旅游前要听两个半天的讲座。讲座是由组织优惠旅游的赞助商举办,内容是推销一种分时度假房产。我不想在美国买房,也不想沾染什么分时度假。在我看来,能付出如此代价,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一定有原因,不可轻举妄动。不过房可以不买,讲座却一定要听,否则拿不到去巴哈马的船票。
其次,饭店为这次旅游只提供一套优惠房间,可我们是四人,只得再掏全价开一间房。慢慢有些明白,中奖的优惠旅游其实只是发展商针对旅游爱好者的推销策略。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在商业如此发达的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