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乐、一部管弦乐曲、四部交响组曲(两部未*后完成),以及多首小提琴曲、钢琴等乐器独奏、重奏作品。他是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
歌曲创作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以群众歌曲(包括齐唱及小型合唱曲)数量*多,此外还有抒情的独唱曲、儿童歌曲、劳动歌曲以及室内性的艺术歌曲等等。
他的群众歌曲创作从性格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号召性、雄伟的进行曲,其中以《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反攻》、《路是我们开》等作品为突出。这类作品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来表现一种坚决果断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做棉衣》、《打倒汪精卫》、《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赞美新中国》等,作者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类歌曲多采用民间音乐的音调与形式,多为齐唱或小合唱,用简单、灵活的二部合唱,来创造各种动人的音乐形象。各个声部富于旋律性地以自由模仿的方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的合唱曲的特殊风格。
在抒情性的独唱曲方面,冼星海创作的数量虽不多,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重要的有《莫提起》、《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战时催眠曲》、《江南三月》等,它们大多数是为舞台剧或电影所写的插曲,形式结构较复杂,并且富于悠长宽广、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舒展和缓的节奏。这些创作以富于起伏的旋律进行与充满深情的、气息宽广的音调相结合,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抒情风格。
在劳动歌曲方面,冼星海也创作了诸如《拉犁歌》、《搬夫歌》、《炭夫曲》、《顶硬上》、《起重匠》等。这些歌曲直接以民间劳动号子的音调,以富有特性的劳动节奏加工而成。他常以短小的、富有节奏特点的动机,以卡农式的声部模仿加以展开的合唱形式,来表现劳动生活的景象。
冼星海写儿童歌曲并不多,但非常富于儿童特点。作品只有《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等,都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
冼星海的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诗词为题材的,在创作技巧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试验。这类作品早期是在法国写作的,受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影响较明显。后期在原苏联创作的,在民族化方面,作了多种尝试。
大型声乐体裁是冼星海重要的作品,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尤以《黄河大合唱》为*突出、影响*广泛的一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