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关注@参差咖啡 新浪微博的人大概还有点儿印象。有三天的时间,我的微博主题是# 光头香港流浪记#,起因是委托朋友办理了入台证,兴冲冲奔赴香港转机,可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状况,本被告知证件已经办妥,只需在香港机场会合,台北那边旅行社会派人送入台证到香港机场,可到了香港机场,证件是送来了,却唯独没有我的。朋友们转飞台北了,我却滞留在香港,因为不死心,还在香港游荡了三天等待台北的消息。很遗憾,*终也没能成行,在香港溜达了三天,*后灰溜溜地辗转深圳回到武汉。虽然台北行未果,但在香港走街串巷,收获还是蛮大的。尤其是写了一条微博,被转发了近2000次,破了我玩微博以来的转发纪录。
那时候,《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还只是一个想法,离后来春节跑到澳门黑沙青年旅社去完成书稿还有半年的时间呢。看过《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朋友应该有点儿了解,这算是我的风格,超随意,无计划,走哪儿算哪儿,想到哪儿是哪儿。一年的时间过得真快,2012 年6 月,《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出版了,参差咖啡梦想学校也开课了。学员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武汉,我们每天忙着跟大家分享如何开咖啡馆,教大家做咖啡做西点,其乐融融。还是要去台湾看看的想法又开始萌动了。
这次没有再出意外,早早就拿到了入台证,时间就安排在跨十一的长假,参差咖啡梦想学校放假的这个空当。时隔一年,因为《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缘故,意外发现写字竟然还能挣钱,于是就给自己这次台湾行加了一个任务,除了近距离观察台湾社会形态,还要多泡咖啡馆,趁热打铁给《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来个续集。
出发前想得很简单,也做了一些功课。心想到了台北,喝喝咖啡,拍拍照片,聊聊天,偌大一个台北,素材一定充足。可一到台北就傻眼了,之前做的攻略明显是纸上谈兵,这里的咖啡馆多得让我这个咖啡控反而纠结了。放眼望去,各色精致心仪的咖啡馆随处可见。按攻略吧,依照之前做的功课怕错过更好的;不按攻略吧,还是怕错过。其时,正值国庆长假,新浪微博上很多微博大号都在转发我在《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里的一句话:“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儿,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
反复看到这条微博的出现,我笑了,就算是为了写书,为了让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获得尽量多的台北咖啡馆信息,我也不能太为难自己呀。于是从到台北第三天开始,我开始拒绝台北咖啡友人的热情**,放弃之前的攻略,干脆来个随意漫游加偶遇,撞进哪间算哪间。
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几乎每天都有意外收获。每天睡到自然醒,下楼喝杯咖啡,然后开始朝一个方向溜达,碰到样子喜欢的咖啡馆就进去,如果主人不在,就来杯咖啡,征得同意拍拍照片,一两张布局和若干细节,这些照片对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人来说一定是有参考价值的。照片拍好,咖啡喝完,然后惊叹一下台北咖啡馆的精致,再继续溜达。如果偶遇哪间咖啡馆主人在的话,往往这**的行程就终止了。每个咖啡馆背后都有故事,每次遇见了主人,一定会一通神侃,还要被灌各种咖啡。有一次在淡水的一间咖啡馆,真的喝咖啡喝到想吐了。
十几天台北之行下来,虽然走进的咖啡馆也就二三十间,但所见所闻使我十分确信,书的名字就叫《咖啡之城》(当然,正式出版时,还是更换了其他名字,此为后话)应该是贴切的。在台北的咖啡馆,我常常能遇见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级客人,咖啡馆经营超过十几二十年的不在少数。连*后**载我的出租车司机,看起来应该50多岁了,都能和我大谈半自动咖啡机的压粉技术,这让人不得不惊叹台北咖啡文化的成熟,惊叹咖啡在台北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台北的业内人士说法不一,有说咖啡馆千余间的,也有说多达5,000 家的,可能是对咖啡馆的定义有些差异吧。短短两周的台北咖啡之旅,能泡到的咖啡馆当然有限,所以我尽可能搜罗了一些好玩的、咖啡背后的故事。而这里的每个故事都**说服力,并能从各个角度佐证台北的确是一座咖啡之城。
作为一名咖啡从业者,我不得不庆幸自己通过空间的挪移就能够看到咖啡的未来。在台北的日子,我反复庆幸着自己选择了一个多么美好而且有未来的行当。去台北之前,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台湾咖啡的调查数据,说台湾每8个人就有一个想开咖啡馆。这次在台北又听到另外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版本,98% 的台北白领都有一个开间咖啡馆的梦想。联想到《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出版后,很多读者通过微博告诉我,看到书名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书,可见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其实也是咱们大陆青年人的梦想呀!
开个玩笑,抛开日据时代不算,台北*早的一批咖啡馆兴盛于50~60年代,那时候咱们这儿正酝酿“文化大革命”,多数人还不知道咖啡为何物呢。这么说来,台湾的咖啡行业领先大陆数10 年其实也不为过。于是,如果你也“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看看台湾的咖啡馆现状一定是有益的。从每一个咖啡故事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咖啡有着如此这般的魅力,只叫人“前赴后继,生死相许”,也能看看咖啡馆的未来,看看咖啡是如何征服他们、我们和未来小小咖啡馆的客人们!
好了,不啰唆了,让我们开始台北咖啡之旅吧!
后记 让他们急功近利,我,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在《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里有一份梦想清单:**条,教会2,012个人煮咖啡。有点儿遗憾,这个心愿在2012 年度没有完成,但是我们培养的那么多咖啡馆主,他们一定会继续完成的。因为,在咖啡课堂上,学员们都非常同意我的一个提法,那就是,每一间他们新开的咖啡馆,都应该成为一间咖啡教室。我们不遗余力地教客人们品咖啡和煮咖啡的过程,就是为自己的咖啡馆培养回头客的过程,久而久之,这些越来越熟悉、了解,甚至会煮咖啡的客人们会慢慢把这些咖啡馆变成“咖啡教堂”,时不时来做个“咖啡礼拜”。凭着这样的热情,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教会的人岂止2,012 个呢!
第二条是开办参差咖啡梦想学校,帮助更多人实现咖啡馆梦想。这一条完成得不错,到截稿之日,已经有100 多名学员从我们的“咖啡馆主训练营”结业,其中开起自己咖啡馆的大概四五十人了。至于清单里的机场参差咖啡,准备放弃。因为想来想去,一定会很辛苦,还是怕累。不过我相信,机场的平价优质咖啡一定会有的,相信真正的市场经济一定会导致充分的竞争。只要是公平竞争,这**就一定会来,是不是我去做并不重要了。
单车环欧洲和环台湾的次序得调一下,还是先易后难吧。今年9月已经预订了到台湾自行车环岛游,积累些经验后,争取2014 年去环游欧洲。接下来的三个月,会开始练习骑自行车,9 月准时出发。王小波先生说过,“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了。”独自骑行1,200 公里之前没试过,不过,把行程分解成15 天,不就是每天要往前骑个七八十公里,然后找到地方睡觉吗?这样想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参差咖啡一路走来,不也证明了,喜欢,**做一点,好好享受过程,虽然没有什么很宏伟的规划,但是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在前面等着我们。我坚信这一点!
2012 年对参差咖啡来说是神奇的一年,《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参差咖啡梦想学校的招生情况良好,都出乎我的意料。但它们又都证明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实,那就是,只要你提供了有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应该有合理的回报。参差咖啡5 年的故事,证明了小小咖啡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可行性,《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出版,无意中点燃了很多人一直向往却有些犹疑的咖啡馆梦想。而开办参差咖啡梦想学校,通过和学员们的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授,帮助怀揣梦想的人们进一步厘清了未来的咖啡之路该如何走。从2012 年秋天开始,陆续有梦想学校的学员开起了自己的咖啡馆,通过微博的关注,其中开得红红火火的不在少数。我会对这些学员店持续关注,抽时间一一走访,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里,能够把他们的咖啡馆故事也集结成册,写一本《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之《梦想成真》。
不久前的5 月初,利用课程的间歇,我去了趟云南大理,专程拜访了一间学员店——“大理古城611 咖啡馆”。虽然面对店主夫妻的热情接待很是不好意思和不习惯,但是,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心里能不感到欣慰和幸福吗?因为旅行中偶然买到《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看完书夫妻二人就中断旅行,一个到参差咖啡梦想学校学习,一个回深圳原单位辞职打包。学成之后,夫妻二人毅然离开深圳,来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大理开起了自己的小小咖啡馆。在大理的那几天,他们言语中对我充满了感激,可是我对他们说,其实是你们自己成就了自己,正如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而你们恰恰不是那装睡的人。你们每天都梦想着逃离城市的喧嚣,逃离那看不到希望的重压,是你们自己渴望改变,渴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参差咖啡出现之前,你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参差咖啡的出现,只是把你们对未来生活的模糊向往具象了,具象到了一间小小的咖啡馆,这是一种简单、自由、快乐,并且凭着兴趣和热爱可以为继的小日子。
所以,与其说参差咖啡梦想学校成就了一间间遍布全国的小小咖啡馆,我更愿意承认,是大家成就了参差咖啡!因为热爱生活,参差多态的你们让我找到了并确认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既合理又有趣。而这一快乐的过程,正是参差咖啡能够快乐前行的充分理由。关注@ 参差咖啡新浪微博的人都知道,之前这本新书本来的名字是《咖啡之城》,原谅我到*后关头变卦了。《因为有你,所以参差》的书名正是在大理之行后*终确认的,它是我发自心底的感激的*好表达。其含义有二,一是字面的意思,因为这个世界有每一个独特的你,所以才会参差多态、多姿多彩。而第二层含义则是,因为有了参差多态的你们,才有了参差咖啡的今天;因为你们,我才获得了这么多意外的快乐;参差的未来,也同样会因为参差多态的你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也会越来越好!
因为有你,所以参差。谢谢大家!
有河Book ——书和咖啡,有何不可?
“等退休了,在台湾某个海边,开间这样的书店,不叫参差了,就取名为啡和Book !有‘非喝不可’咖啡控之意,也有咖啡和书**交织谁也离不开谁之意。到时候,除了周游世界,偶尔回到自己的小店,喝喝咖啡、看看书、写写故事,等走不动喝不动了,就扑通一声掉进海里,**了!”这是我在新浪微博@ 参差咖啡 上发的一段感慨。
这一梦想,“有河Book”的主人已经在淡水河边做到了。来台北之前就知道这个店的存在,虽然它不算严格意义的咖啡馆,就是一间很文艺的二楼书店,可我还是专门抽时间坐捷运到淡水,去小店里坐了一个下午。面前是淡水河,背后是满屋的书香,坐在这间不足100 平米的二楼书店的露台上,一杯咖啡,一米阳光,一片风景,一种心境,时间是凝固的。看着淡水河静静流淌,不禁想起陈丹燕的一篇文章:《来世,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有河Book,字面意思一目了然:临河书店,看得见淡水河的小书店。但同时又是有何不可的谐音。名字的巧妙,道出了主人的心声,还透着某种倔强:开间临河小书店,过淡淡的日子,有何不可?这个世界总是这样,一句有何不可,就足以让一些人上路了。可是同样一句有何不可,也会招来无数句千万不可,万万不可。在大多数人眼里,世间的阻碍无处不在,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只能是个美好愿望。“冒险”之前需要**算计,行动之前先要精密推演。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就算是循规蹈矩,随波逐流,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也是累而憋屈的呀,为什么不坚持自我,为自己的梦想而活呢?就像王小波说的:“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原来你以为很困难的选择,一旦选择了就海阔天空了!原来困扰你的人事物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你已然没有时间庸人自扰,你focus 的只有你真正的兴趣爱好和你自己的生活!
从有河Book 的名字看,主人也一定是经过纠结和反思才*终行动并有了这个出彩儿的名字。其实每个人都是多面和丰富多彩的。你默认了现实,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关掉了所有其他可能性的门,你本来丰富的内心就此干涸,你内心美好的一面就只能拜托别人替你呈现。我有一条微博是这么写的:“让他们老谋深算,我就头脑简单;让他们精于算计,我就听从内心;让他们急功近利,我就脚踏实地;让他们言不由衷,我就心胸坦荡;让他们瞻前顾后,我就言出必行;让他们怀疑一切,我就坚信本真;让他们贪得无厌,我就懒散知足!让他们升官发财,我,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行动的人,想法总是归于简单的,简单到*后,殊途同归。我,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有何不可?
拜访这样的小店,我觉得不必问主人是谁,也不必做什么“采访”。坐在里面,静静地感受,就能感觉得到主人一定是一位如淡水河般静静的爱书之人。她是谁、是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我只要知道,她爱书爱生活,爱到把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心思细细地研磨,让自己的气息融合渗透在这个小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走的时候,我照例买了他们的明信片,这不是到此一游的纪念,而是一种对主人生活态度的认同。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回来,但是希望小店会一直存在下去,我也相信它会一直存在下去。这种有何不可的生活态度,其实透着都市人对都市生活的思考和看似消极却是积极的无声的抵抗。在台北的两周里,其实遇见了很多“有何不可”。他们静静地,但是决然地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个殊途同归的选择累积成台北的人文气息。他们再次帮我证明了,城市化的标志不是高楼大厦和风驰电掣,城市化的标签要到这些温暖的角落寻找,因为城市化的成熟体现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从容淡定;城市化的方向是人的幸福感而不是物质的堆砌。有河Book,有何不可?给了我温暖,也会给很多人启发和感悟。如果你有**到台北,欢迎到淡水河边走走,这里有“有河Book”。坐在有河Book,可以问一问自己:“有何不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