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②?涤除玄览,能无疵乎③?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④?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⑤?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注释】①载:语气助词,无实义。营魄:灵魂与身体。营,魂,指精神。魄,体魄,指身体。抱一:合一,结合为一体。②专气致柔:运转气血,筋骨柔和。专,同“抟”,集中,结聚,专一。③涤除玄览:洗去内心的黑垢。涤,洗。玄览,人的内心。览,通“鉴”,镜子。④天门开阖:耳、目、口、鼻的一开一合。天门,指耳、目、口、鼻。一说天门即“众妙之门”。⑤知:通“智”,智慧,知识。⑥玄德:*深邃玄妙的德。
【简评】本章着重论述修身,并由修身论及治理**。老子首先提出六个身心修养方面的问题予以诘问,说明精神与形体完全统一之难。这六个问题是:
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问你能够使身体和灵魂结为一体不相分离吗?这是很难的。只有物我两忘,不受外物诱惑,抱一守真,才能做得到。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说运转气血使筋骨柔和,能做到像婴儿一样吗?婴儿骨弱筋柔,绵绵自在,精神专一,无欲无求,成年人是很难做到的。精神专一,无欲无求,才能使精神和肉体合一,回到入的自然本性。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说洗去内心的尘垢,能做到没有瑕疵吗?在老子看来,精神与肉体完全统一必须做到心灵净化、一尘不染、一物不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心无杂念,用心灵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有无妄见妄想的欲望之类的尘垢。清除掉心灵的尘埃,才能够心灵净化,恬淡无为。四、“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是说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吗?这在第二章已经论及。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是说人的一生,能甘于柔雌的地位吗?天门即耳、目、口、鼻的开合。人在社会中必然耳有所闻,目有所及,口有所尝,鼻有所嗅,物欲就会侵入心灵。你能够做到见如未见,闻如未闻,尝如未尝,嗅如未嗅的无欲的柔和状态吗?能做到这些才能说达到宁静柔和的状态。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是说通晓四方,无所不知,能够做到知如同未知吗?老子的“无知”,不是指一般的用心智、用知识、用智慧的意思。一般的心智、知识、智慧,在老子看来只是了解具体事物的心智、知识、智慧,而不是博大的“道”。“明道若昧”,才是*高境界。
要做到以上六个方面精神与形体、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的统一,就要养成深厚的“德”。这种“德”如同“生而畜之”,即养之育之;“生而不有”,养育万物,生长了而不据为已有;“为而不恃”,推动了万物成长而不自恃有功;“长而不宰”,总管万物而并不主宰它们。这就是*玄妙深厚的“德”。
这就要求懂得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用这种*玄妙深厚的“德”去处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也要把它作为指导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