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药剂,对粮食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过多化学物质的投入,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土壤板结、沙化,农用化学物质通过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造成有毒物质富积,并通过生物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此情况下食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无公害食品应运而生。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之初,就是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生产和监测为宗旨,并指出:有机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和自然体系协作,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期肥力及其生物活性的目的。随后,欧共体、日本等国政府也都积极倡导以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并制定了法律条例促进和保护各国发展无公害食品,无公害的食品加工,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业发展的潮流。
我国,化学肥料的推广对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使用不足,土壤中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高产优质农产品和卫生健康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需求。为此,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旨在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进入新世纪以后,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于2001年4月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食用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以逐步实行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加工和消费。首先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等四个城市实施试点,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而施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4月共同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实行由政府推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模式,明确指出由农业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负责全国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并且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工负责。鼓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组织无公害农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同时**鼓励生产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并且指出,因家将在适当的时候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2003年4月,农业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