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新文学史(下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新文学史(下册)

  • 作者:丁帆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70768
  •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 页数:445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40370768
    • 作者
    • 页数
      445
    •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01日
    • 定价
      ¥3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中国新文学史(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梳理,将民国元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体现了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分期理念;将新的文学史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之中,以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文化价值立场架构起文学史描述的主线,贯穿起一部发现并体认“人的文学”历史,对文学的经典化品质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史料详尽、理论扎实、思路明晰地展开中国百年文学的历史版图。
    民国文学史、共和国文学史是《中国新文学史(下册)》营构百年文学的两大历史要素。民国时段的文学史主要集中在五大板块:“五四”前后(主要是20年代)文学、30年代(主要是“左翼”)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和台湾文学;1949年后六十年共和国文学史则分为两大板块呈现,即1949-1979年的前三十年文学和1980-2010年的后三十年文学。在各章概述部分介绍文化背景,串联文学史脉络,简洁评述思潮、现象、社团;主干部分则以作家作品评述为主,文字力求清通简明;《中国新文学史(下册)》还以汉语文学史的整体观连缀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史,呈现各地域汉语文学发展的影响史;版式设计活泼洒脱,图文并茂,知识点分布清晰,语言表述准确。
    文章节选
    在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期,关于“文革”的记忆和与此相关的人生经验,仍然是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文革”后的一段时期,直面“文革”的精神苦痛并较为深刻地表述出来的作家并不多。在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林斤澜的《十年十癔》、王小波以“王二”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如《革命时期的爱情》、《三十而立》等)、王朔的《动物凶猛》等文本问世以后,“文革”经验有了较为独立、深刻的叙写。与“伤痕”、“反思”潮流中的作品不同,这些作品深入探及了历史病症。上述作家对“文革”的原因与深远影响比较了解,在写作中,虽然文体不同,风格差别很大,但思考与记写的精神高度是一致的。根据写作的大致倾向,可以把这些作品分为以下三类:
    一、对特殊年代人生病态和精神病象的直接描摹。这一类作品中,以林斤澜的《十年十癔》和王小波收入《黄金时代》里的相关作品艺术成就较高。林斤澜的《十年十癔》是将“文革”施与个体的创伤以心理症候的方式定格下来。在此前的一些作品(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王蒙的《蝴蝶》等)里,“文革”创伤被认为是可以通过社会干预快速根治,或者通过时间流逝慢慢愈合的。林斤澜以客观冷峻的笔触,深入骨髓地揭示出“文革”的心理创伤依然普遍存在。王小波则以亲历者的主观口吻,以深度反讽的笔法写“文革”荒谬的病象。二者风格不同,但都以清醒和深刻的历史认知为叙事基础,充满知性的力度感。
    二、与“文革”有关的青春主题小说或成长小说,多带有反叛倾向。以老鬼的《血色黄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王朔的《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为代表。这些小说,有的直接书写“文革”中的青春遭际,有的表现“文革”后文化和精神荒漠期年轻人的人生体验。其中,老鬼的小说带有青春的苦闷和激情,刘索拉、徐星的小说在荒谬感和真挚的人生追求之间寻找平衡点,而王朔的小说则有更笃定深沉、不露声色的反讽。在21世纪的**个十年,“红色”年代的青春记忆也一度成为作家的取材范畴,如方方的《乌泥湖年谱》、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这些作品关于历史创痛的记忆较王朔等人的作品已经相当淡薄,多了一些温情的回忆,显示出时间对“文革”记忆的蚕食。
    ……
    目录
    下编
    综述
    **章 “十七年文学”
    概述
    **节 在规训与疏离之间:集体姿态与
    个性立场
    胡风:《时间开始了》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郭小川:《望星空》
    赵树理:《“锻炼锻炼”》
    孙犁:《铁木前传》
    茹志鹃:《百合花》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无名氏:《无名书》
    第二节 “红色经典”:训谕及变调
    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梁斌与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与
    《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浩然:《艳阳天》
    杨朔散文
    第三节 “百花文学”:“香花”或“毒草”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邓友梅、陆文夫:《在悬崖上》、
    《小巷深处》
    宗璞:《红豆》
    李国文:《改选》
    “第四种剧本”
    第二章 “文革”文学
    概述
    **节 主流的“样板”文学
    “八个样板戏”
    浩然:《金光大道》
    第二节 文学的民间存在
    张扬:《第二次握手》
    靳凡:《公开的情书》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赵振开:《波动》
    穆旦的诗
    黄翔的诗
    食指的诗
    多多、根子、芒克的诗
    丰子恺:《缘缘堂续笔》
    第三章 共和国三十年的民族文学与儿童文学
    概述
    **节 民族文学
    蒙古族史诗:《嘎达梅林》
    ……
    第四章 “文革”后的诗歌美学建构
    第五章 “文革”后小说的审美复苏
    第六章 文化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深化
    第七章 历史病症的文学呈现
    第八章 眩惑的文学形式
    第九章 叙事新潮
    第十章 女性写作
    第十一章 新的文学态势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