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
这是《论语》开宗明义的**篇,概括而又平易地表达了孔子人生理想的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所有人人生的三个要务。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古代对有学问,有修养的男子的尊称。本文是指孔子。
②说:通“悦”,高兴,喜悦的意思。
③愠:yùn,怨恨,恼怒。
【古文今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时温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看我,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样不也是君子所为吗?”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注释】
①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论语》中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tì,通“悌”,弟弟敬爱兄长。
③鲜:xiǎn,少。
④未之有也: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人”。
⑤与:通“欤”,语气词。
【古文今译】
有若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忤逆长辈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忤逆长辈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这种人从来没有过。有道德的人专注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
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用以形容满脸堆笑的谄媚样子。
【古文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没有多少仁德的。”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多次地反省。省,xǐng。
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古文今译】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成长启示】
孔子借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来教育学生,不要过多的讲究自己的饮食和居住的地方;对工作和学习应当勤劳敏捷;要时常反省自己。我们也要记住,不追求物质享受,要把精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
【要点思考】
1.孔子是怎样看待学习、交友和自知自立的?用原话回答。
2.“吾日三省吾身”是每天反省三次吗?
【为政篇第二】
孔子在这一篇里讲述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从十五岁时立志学习到七十岁时随心所欲。这一过程成为后代人的学习标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众星共②之。”
【注释】
①北辰:北极星。
②共:通“拱”,环绕。
【古文今译】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以它为**,环绕在它周围。”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注释】
①《诗》三百:指《诗经》,有三百零五篇。
②蔽:概括,包盖。
③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孔子借这句话来评论《诗经》。
【古文今译】
孔子说:“《诗经》有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通“导”,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统一。
③免:避免,免祸。
④格:正,纠正。
【古文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的命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只会暂时避免犯罪,但还没有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了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有:通“又”,表示相加的关系。
②立:站立,成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③不惑:《子罕篇》《宪问篇》都有“知(智)者不惑”。
【古文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时心中不再有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时听到别人说话,便能判别是非真假,到了七十岁,尽管能够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却不会越出法度。”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
樊迟③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他死后追赠的谥号。
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③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
【古文今译】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了礼节。”
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了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了,要按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成长启示】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就像成长历程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地去做。
【要点思考】
1.孔子是怎样评价《诗经》的?
2.在提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时,孔子是怎样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