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国之声”评论员曹保印点评一条农民工春晚的新闻时,他动情地说:
我看到很多农民工在哭……农民工乐队组合唱了一首歌,歌唱得不算很好,但是全体评委都很感动,为什么,因为唱出了他们的心声……农民工春晚应该更多地出现,不仅放在简陋的舞台上,应该放到电台直播间、电视上、网络上,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心声,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真情投入的评论自然会得到公众内心真切的响应。
再如,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主持人白岩松在朱镕基总理记者招待会直播之后,轻松幽默地说:“随着精彩的招待会的结束和两会的胜利闭幕,我不知道股市是否又该上涨了。我想,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这种上涨可能是世界性的。”这是比较典型的白岩松语言风格,用比较随和的话语把一个事情往大处说、深处说,思维跨度大、立意高。
凤凰卫视**评论员和节目主持人杨锦麟曾经说过:“只能用个性来区分节目的重叠和相似性。”毫无疑问,节目主体的个性化是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是受众对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提出的要求,还是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
(三)表达平衡化
评论性节目的关键并不是评论者本人说了什么观点,而是通过节目让受众思考了些什么,体会了些什么,并由此获得了些什么启示。从这一点来看,新闻评论性节目不应只讲自己的观点,要同时列举、分析其他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要作对比参照,公正客观地展开和说明,*后证明自己的观点。广播电视评论节目需要这样一种平衡表达��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