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

  • 作者:姜春云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9761
  •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1日
  • 页数:465
  • 定价:¥8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球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大祸患。当今的环境危机是传统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全球环境恶化有其深层次根源,但*根本的还是人类没有正确对待大自然,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上,犯了极严重的错误。破解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人类文明转型。加快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共同责任。
    拯救地球生物圈,实践人类文明转型,是人类发展史上**宏伟、艰巨而壮丽的事业,也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人类潜心研究、正确认识和回答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诸如,人类与大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茫茫宇宙空间数以亿万计的天体中,为什么唯有地球是生命的绿色摇篮?何谓地球生物圈,地球生物圈的正负向演替对人类生存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拯救地球生物圈——走生态文明之路,如何做到各国通力合作、协调动作,等等。
    本专著在综合汲取中外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机构*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正反��方面的经验,紧密联系当前全球环境的实际,深入探讨和剖析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观点、见解、思路和对策举措,集中论述了“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趋势,抓住了环境危机迟迟得不到根本好转的
    文章节选
    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 —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有兴替,往来成古今。一部人类史,就是不断以先进代替落 后的社会变革的发展史。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每 一次的文明转型都是革命性、历史性的进步。尽管农耕文明奠定了人 类文明的基础,所形成的许多先进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 活,但其那种“被动适应”的落后理念和生产方式,必然被以“主动 适应”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所代替。工业文明主导的工业化,极大地解 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物质文 化财富。相对于农耕文明,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以 追求利润*大化为目标,急功近利、掠夺式的发展,必然给人类生存 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其局限性和致命弱点昭然若揭。生态恶化的沉重 代价,促使人们幡然醒悟—— —必须作出新的历史性选择。于是,生态 文明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继承发扬农耕文明成果(如循环农业)、 工业文明成果(如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更新、更高、更科学的发 展理念和方式,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渐 取代相形见绌的传统工业文明。实践证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当今*高 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质的升华和飞跃,已经成为指引人类 为拯救地球生物圈、破解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光辉灿烂 未来的灯塔。 “文明”的内涵
    “文明”一词的英文为“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 “城邦居民”,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在中国的诸多 古籍中也有“文明”的早期表述,譬如《周易·乾·文言》就有“见龙在 田,天下文明”的说法。至清代,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讲到“辟草昧 而致文明”。其所讲的都是社会开化、进步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如今的“文明”已被人们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赋予各种不同的含义, 但就总体上说,都是从人类早期“文明”的这一本义逐步演变、发展而 来的。
    “文明”的含义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文明”概念作为与“野蛮” 相对应的形容词,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指的是“讲文明”、“有礼 貌”等。后来逐步包含修养、开化和修养开化所表现的状态。
    恩格斯明确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这可以理 解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身的实践的过程就是文明产生的 过程,经过人类的各种实践所创造的成果就是文明的成果。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前 言
    **篇 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篇 浩瀚无际的宇宙
    第三篇 神奇的地球生物圈
    第四篇 可敬的自然生态支撑体系
    第五篇 “生态足迹”知多少
    第六篇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第七篇 堵塞**过度消费这个无底洞
    第八篇 大自然也需要有劳有逸吗
    第九篇 人口发展与拯救地球生物圈
    第十篇 该是和平替代战争的时候了
    第十一篇 科学技术的特殊使命
    第十二篇 伦理道德缺失是大自然的悲哀
    第十三篇 拯救生物圈呼唤传统法制转型
    第十四篇 发挥科学考评的“杠杆”作用显示全部信息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姜春云同志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又一力作,汇集了40多名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宇宙和地球生物圈演化的大视角,全面审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深刻剖析了当今环境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人类文明转型这条根本对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