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内科学(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作者:张伯礼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0599
  •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1日
  • 页数:383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辨证**方法。各论分八章,介绍53个常见病证及其附属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按肺系、心系、脑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各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临证要点、结语、文献摘要等栏目。书末附常用方剂、参考书目,以备查阅。 中医内科学-第2版-供中医学(含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_张伯礼 等主编_人民卫生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外邪之中以风寒、风热为主,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则火邪耳。”风寒侵袭肺卫,未能及时表散,肺失宣降;或风热犯肺,肺热壅盛,甚则蒸液成痰,清肃失司,肺气上逆作喘。也有外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肺失宣降,气逆而喘者。
    2.饮食不当 恣食肥甘厚味,饮食生冷,或酒食伤中,致脾失健运,蕴生痰浊,上千于肺,壅阻肺气,升降失常,发为喘促。若痰湿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受热蒸,痰热交阻。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所言:“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即指痰浊壅盛之喘证而言。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肝失疏泄,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侮肺,肺失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此即《医学入门,喘》所言:“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
    4.久病劳欲 久病肺弱,或中气虚弱,肺之气阴不足,则气失所主而发生喘促,故《证治准绳·喘》说:“肺虚则少气而喘。”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伤及真元,则气失摄纳而为喘。
    此即《医贯·喘》所言:“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元也。”
    (二)病机
    喘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之华盖,若外邪袭肺,或他脏病气犯肺,皆可使肺失宣降,呼吸不利,气逆而喘;久病肺虚,气失所主,亦可致喘。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如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则气逆于肺而为喘。而脾失健运,痰浊干肺及肝失疏泄,上逆侮肺等,均可致喘;心阳虚衰,不能下归于肾,可致阳虚水泛,凌心射肺之喘。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一般实喘在肺,乃外邪、痰浊、肝郁,邪壅肺气而致宣降不利;虚喘责之肺、肾,为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肺肾出纳失常。病理演变可见虚实夹杂之证。如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痰邪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可病及于心。如肺肾俱虚,肺虚不能助心营运血脉,肾阳无以温煦心阳,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见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喘汗致脱,出现亡阴、亡阳之危笃病情。
    喘证预后与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性质有关。一般而言,实喘易治,虚喘难医,加之每因体虚易感外邪,致喘证反复发作。若见喘息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又见烦躁不
    安,面青唇紫,手足厥逆,头汗如油,脉浮大急促无根,或模糊不清,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的喘脱危候,当及时救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青紫为典型临床表现。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
    目录
    总论
    一、中医内科学定义、性质及范围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方法
    四、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方法
    五、中医内科疾病的**法则
    六、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各论
    **章 肺系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八节 肺痿
    第二章 心系病证
    **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心衰
    第四节 不寐
    附:健忘
    附:多寐
    第三章 脑系病证
    **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中风
    第四节 痴呆
    第五节 癫狂
    第六节 痫病
    第四章 脾胃系病证
    **节 胃痛
    附:吐酸
    附:嘈杂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附:反胃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第五章 肝胆系病证
    **节 胁痛
    附:胆胀
    第二节 黄疸
    附:萎黄
    第三节 积聚
    附:肝癖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瘿病
    第六节 疟疾
    第六章 肾系病证
    **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附:尿浊
    第三节 癃闭
    附:关格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
    附:早泄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痰饮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自汗盗汗
    第六节 内伤发热
    第七节 厥证
    第八节 虚劳
    第九节 肥胖
    第十节 癌病
    第八章 肢体经络病证
    **节 痹证
    第二节 痉证
    第三节 痿证
    第四节 颤证
    第五节 腰痛
    常用方剂汇编
    主要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