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超值典藏书系:曾国藩全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超值典藏书系:曾国藩全书

  • 作者:丛书编委会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46398556
  •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 页数:307
  • 定价:¥23.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超值典藏书系:曾国藩全书》共分“谋略”“挺经””冰鉴”“家书”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曾国藩的思想,展示了曾国藩的人生谋略以及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胸襟。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曾国藩 的思想内涵作了深刻的评述。 超值典藏书系:曾国藩全书_丛书编委会 编_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_
    文章节选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原文】诸位老弟足下: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四弟之信三页,语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此数语,兄读之不觉汗下。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谈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意思,暗用机计,使其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刘大爷、刘三爷兄弟皆想做好人,卒至视如仇雠,因刘三爷得好名声于父母族党之间,而刘大爷得坏名声故也。”今四弟之所责我者,正是此道理。我所以读之汗下。
    但愿兄弟五人,各个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个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至于家塾读书之说,我亦知其甚难,曾与九弟面谈及数十次矣。但四弟前次来书,言欲找馆出外教书,兄意教馆之荒功误事,较之家塾为尤甚,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若云一出家塾便有明师益友,则我境之所谓明师益友者,我皆知之,且已宿夜熟筹之矣,惟汪觉庵师及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师者。然衡阳风俗,只有冬学要紧,自五月以后,师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好讪笑人。其笑法不一,总之不离乎轻薄而已。四弟若到衡阳去,必以翰林之弟相笑,薄俗可恶。乡间无朋友,实是**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尝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
    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接到此信,立即率厚二到觉庵师处受业。其束惰,今年谨具钱十挂,兄于八月准付回,不至累及家中,非不欲人丰,实不能耳。兄所*虑者,同学之人无志嬉游,端节以后放散不事事,恐弟与厚二效尤耳,切戒切戒。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四弟与季弟今年从觉庵师,若地方相安,则明年仍可以游;若一年换一处,是即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六弟之信,乃一篇绝妙古文,排百似昌黎,拗很似半山。予论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之气,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太史公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
    论诗亦取傲兀不群者,论字亦然。每蓄此意而不轻谈,近得何子贞意见极相合,偶谈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不知六弟乃生成有此一支妙笔!往时见弟文,亦无大奇特者;今观此信,然后知吾弟真不羁才也。欢喜无极,欢喜无极!凡兄所有志而力不能为者,吾弟皆为之矣。
    信中言兄与诸君子讲学,恐其渐成朋党,所见甚是。然弟尽可放心,兄*怕标榜,常存暗然尚沿之意,断不至有所谓门户自表者也。信中言四弟浮躁不虚心,亦切中四弟之病,四弟当视为良友药石之言。
    信中又���弟之牢骚,非小人之热中,乃志士之惜阴。读至此,不胜惘然,恨不得生两翅忽飞到家,将老弟劝慰一番,纵谈数日乃快。然向使诸弟已入学,则谣言必谓学院做情,众口铄金,何从辩起?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阴念切,正不必以虚名萦怀耳。
    来信言《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然兄*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旬;**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日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为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文,读试帖律赋,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资较低,必须为科名之学。六弟既有大志,虽不科名可也。但当守一耐字诀耳。观来信,言读《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亦洎无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无如体气本弱,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每日思念,天既限我以不能苦思,是天不欲成我之学问也,故近日以来,意颇疏散。
    计今年若可得一差,能还一切旧债,则将归田养亲,不复恋恋于利禄矣。粗识几字,不敢为非以蹈大戾已耳,不复有志于先哲矣。吾人**以保身为要,我所以无大志愿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疲神也。弟亦时时以保身为念,无忽无忽!来信又驳我前书,谓必须博雅有才,而后可明理有用,所见极是。兄前书之意,盖以躬行为重,即子夏“贤贤易色”章之意,以为博雅者不足贵,惟明理者乃有用,特其立论过激耳。六弟信中之意,以为不博雅多闻,安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力行之,不可徒与兄辩驳见长耳。
    来信又言四弟与季弟从游觉庵师,六弟九弟仍来京中,或肄业城南云云。兄之欲得老弟共住京中也,其情如孤雁之求曹也。自九弟辛丑秋思归,兄百计挽留,九弟当言之。
    及至去秋决计南归,兄实无可如何,只得听其自便。若九弟今年复来,则一岁之内忽去忽来,不特堂上诸大人不肯,即旁观亦且笑我兄弟轻举妄动。且两弟同来,途费须得八十金,此时实难措办。弟云言能自为计,则兄窃不信。曹西垣去冬已到京,郭筠仙明年起始程,目下亦无好伴。惟城南肄业之说,则甚为得计。兄于二月间准付银二十两至金竺虔家。以为六弟九弟省城读书之用,竺虔于二月起身南旋,其银四月初可到。弟接此信,立即下省肄业。
    省城中兄弟相好的如郭筠仙、凌笛舟、孙芝房,皆在别处坐书院。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声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矣。惟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切实,践履笃诚。兄虽未曾见面,而稔知其可师。凡与我相好者,皆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到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为师。此外择友,则慎之又慎。昌黎日:“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
    目录
    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致九弟·做人须有恒心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治军篇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治家篇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致四弟·宜常在家侍候父亲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苦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禀父亲·筹划归还借款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禀父亲·家中费用窘迫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为政篇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禀父母·附呈考差诗义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禀父母·请四弟送归封轴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用人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大事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致沅弟季弟·随时**出色的人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冰鉴神骨鉴**章 总论神骨第二章 “神”存于心第三章 骨之色与质刚柔鉴**章 总论刚柔第二章 外刚柔第三章 内刚柔容貌鉴**章 总论容貌第二章 论容第三章 论貌第四章 论目鼻口齿情态鉴**章 总论情态第二章 论恒态第三章 论时态须眉鉴**章 总论须眉第二章 论眉第三章 论须声音鉴**章 总论声音第二章 论声第三章 论音气色鉴**章 总论气色第二章 气色的类型第三章 气色与文人的关系第四章 青色和白色谋略“处世”谋略胸襟宽广忍让为先凡成就绝大事业者,应遁时求变得失之妙小不忍则误大功祸福相伏“理财”谋略安贫乐道居家之道,不可显财要做好人首先不要贪财家国之兴,皆宙克勤俭所致“战略”谋略振人心而作士气慎勿轻敌治军以勤为先军纪严明整军爱民为本万众一心多用活兵少求**挺经“内圣”法“砺志”法“家范”法“明强”法“坚忍”法“刚柔”法“英才”法“廉矩”法“勤敬”法“诡道”法“久战”法“廪实”法“峻法”法“外王”法“忠疑”法“荷道”法“藏锋”法“盈虚”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