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
QQ咨询:
有路璐璐: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

  • 作者:王帅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43318
  •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 页数:221
  • 定价:¥24.7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以“知识”为切入点,依照“供给一传授一接收”的逻辑思路对知识教育的“主体”向度展开研究,核心观点包括:(1)从知识制度看,只有在一个类型多样、结构完整、意义完善、多元民主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才能为个体幸福提供选择性和可能性;(2)从知识教授看,教师不应自诩为知识权威与真理化身,而应在与个体的对话中,发挥引导个体知识建构的作用,**个体不断追寻知识之于自身幸福的意义;(3)从知识学习看,个体需对自身求知不断地自我检视,个体不断超越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获得新的、更高意义的幸福。《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有助于人们深化和明确知识教育“主体”的真正内涵,准确把握知识教育实践的方向与任务,*终实现通过知识获得幸福。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_王帅_人民教育出版社_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
    三、本书的架构
    **章 知识的真相
    **节 知识的内涵
    一、知识与确证
    二、知识与经验
    三、知识与信念
    四、知识的"教育"本义
    第二节 知识的属性
    一、普遍性、客观性与价值无涉
    二、个体性、主观性与价值关涉
    三、知识属性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第三节 知识的意义
    一、知识的社会意义
    二、知识的教育意义
    三、知识的个体意义
    第二章 幸福的迷思
    **节 幸福内涵的辨析
    一、幸福与不幸
    二、幸福的归宿:个体幸福
    第二节 中西个体幸福观及其比较
    一、中国思想中的个体幸福观
    二、西方思想中的个体幸福观
    三、中西个体幸福观比较分析
    第三节 知识观照个体幸福
    一、知识观照个体幸福的可能性
    二、知识观照个体幸福的条件性
    第三章 知识供给与个体幸福
    **节 知识教育的社会性
    第二节 知识的社会供给
    一、社会知识旨趣
    二、社会知识控制
    第三节 知识的教育供给
    一、教育知识旨趣
    二、教育知识控制
    第四节 多元供给:知识增进个体幸福之前提
    第四章 知识教授与个体幸福
    **节 教师的身份及其知识立场
    一、教师作为私己利益者
    二、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
    三、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
    四、身份冲突中教师的知识立场
    第二节 知识教授方式的意义分析
    一、惩罚式知识教授:意义慑服
    二、说教式知识教授:意义灌输
    三、启发式知识教授:意义引诱
    四、生成式知识教授:意义商谈
    第三节 合理教授:知识增进个体幸福之保证
    第五章 知识学习与个体幸福
    **节 知识学习理论机制批判
    第二节 个体知识学习的规定性
    一、社会规定性
    二、教育规定性
    第三节 多重控制下的个人知识
    一、个人知识的构成
    二、社会的烙印
    三、教育的熏染
    四、自我的局限
    第四节 反思学习:知识增进个体幸福之根本
    第六章 知识幸福观及其教育实践诉求
    **节 知识幸福观的逻辑内涵
    一、个体的知识性存在
    二、教育对知识的误读
    三、知识指向生命幸福
    第二节 知识幸福观的教育实践诉求
    一、重新诠释"掌握知识"
    二、注重知识的意义生成
    三、关怀个体的生活世界
    四、提升个体的幸福能力
    第三节 知识教育之于个体幸福的有限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是主体教育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主体教育理论所谓的“主体”,既指个体,也指群体乃至人类,但就讨论学**展来说多指学生个体。在主体教育理论的视界里,教育活动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以人为本,着眼于调节和解决学生与外界和主体自身的矛盾,提**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之主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与外界辩证互动,促进人类世界的延续与创新。还把活动概念引入了教育学。这就意味着承认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意味着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意味着承认学生的活动是他发展的基础。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人的发展的人的依赖、物的依赖的严重异化问题,主体教育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缓解这一异化。主体教育理论作为一个词汇也许会消失,但有关的话题将常说常新,因为教育**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仍将越来越凸显,实现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的愿望也将越来越迫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