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牌子曲
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它是在继承宋、元、南北朝时期散曲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明、清时期的民歌、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牌性的曲艺形式,凡是将各种曲牌(南北小曲)连串演唱,用来叙事、抒情、说理的曲种都属于这一类。牌子曲有小曲与大曲之分。小曲一般为民间小调,通常只用作套曲中的曲牌,而不作为单独演唱的曲目;大曲除了结构长大以外,通常音调也比较婉转,拖腔也较多,通常采取在曲头中间插入曲牌连缀、曲尾的联曲体的曲式结构。其演唱方式以一人独唱为主,亦有数人合唱或递唱的形式。其伴奏乐器也不统一,流行于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弦伴奏为主,南方的牌子曲则多以扬琴、琵琶、二胡等乐器伴奏为主。清代乾隆年间前后,牌子曲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不同流派,如“扬州清曲”、“湖南丝弦��、“四川清音”、“单弦牌子曲”、“河南曲子”、“榆林小曲”、“广西文场”等。此时,曲牌的运用愈来愈丰富,在结构上普遍采取“夹牌子套曲”的形式(“夹牌子套曲”是把一个曲牌分开来作曲头、曲尾,再在中间加入若干曲牌)。
四、道情
道情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在南宋时始用渔鼓、简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有的地方又称为“渔鼓”或“竹琴”(因简板为竹制)。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流行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多种同源异流的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五、琴书
琴书是明、清时期曲艺的一种,因演唱时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明朝,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地区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人我国,*初只流行于广东一带,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我国各地。琴书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和唱均使用当地方言。唱词也根据其乐曲的不同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琴书有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乐器,有时还增用堂鼓、怀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各地琴书的种类很多,有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