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向心理循环” “正向心理循环”也是常青藤精英教育的原则之一。所谓正向心理循环 ,就是��养孩子成功的信念,制造成功的事实,而成功的事实又进一步强化 成功的信念,如此循环往复,就能获得*终的成功。
对于父母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有把孩子当成天才去培养,孩子 才能够成为天才。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你把孩子当做天才,他才能成为天 才。”即使孩子确实不是一个天才,但一个相信自己是天才的孩子,将拥有 更高的自我期望值、更远大的理想、更充分的信心,即使*终不会取得天才 那样的成绩,但他们依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样也会做出不同一般 的成绩,这就是孩子“正向心理”的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优 秀,但是他们却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差。当这些孩子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时, 他们总会叹气:“我不是学这一科目的材料,对这些科目我从小就是如此。
” 鉴于此,作为孩子的启蒙者的父母,就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当一个孩 子总是认为自己在数学方面不行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告诉 孩子不应该轻易对自己形成一种负向的看法。当孩子认定自己不是学数学的 材料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比如在数学考试中,孩子遇到了一个难题,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也许 这本来就是一道很难解答的问题。然而,当孩子思考了很久之后,依然没有 得到任何的结论,于是他马上就会形成自己的意识:“我本来就没有这方面 的天赋,知道自己做不出来,所以索性就不要做了”。
结果,本来再经过努力可以解答的难题,却因为这样一个负向心理意识 而放弃了,当然,长此以往这种失败的念头不断导致失败的事实,而失败的 事实又不断地强化着这种失败的观念,如此循环下去,*后就会变得不可救 药了。
所以说,这个孩子是掉进了自我负向心理的循环中。当然,如果我们仔 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凡是那些掉进这一思想里的人,大多是从小就形成了对 自己的负面的观念,比如他们会认为自己这方面不行,在另一方面也不是一 块材料,即使是转向其他方面,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 的这种负面观念形成得越早,那么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 境,而他们也将会在这种困境中手足无措,*终将难以自拔。
可见,“负面心理循环”是孩子发展的*大障碍,那么如何消除这种障 碍,让孩子真正相信自己,找到努力的动力呢?有的父母认为,既然这种“ 负面心理循环”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那么就干脆消除这种心理。其实, 消除“负向心理循环”的做法,仅仅是消极性的防御措施,只是治标而不能 治本。
实践证明,要想孩子真正起建立自信,不但要消除孩子的这种“负面心 理循环”,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正面心理循环”,让孩子真正地相信自 己,才能够*终解决问题。
曾听一位教师朋友说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高中学生,他在数理化方 面能力很强,非常相信自己就是理科的料。一次,他遇到了一道物理难题. 怎么也解答不出来,后来他找到了老师,结果老师也一时答不出来。对于很 多学生来说,如果他所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答不出来的话,那么这道题肯定 也不会出现在考卷上,而对这道题的处理方法也就是放弃解答。
然而.由于他的“正向心理”作用,他觉得自己在理科方面有着极高的 天赋,如果这道题他都解答不出来,那谁还能解答出来呢?结果,这个自信 的学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有**他豁然开朗,一看那舍我其谁的 气概,就知道他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
后来,这个学生凭着他的优势,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他也创造了 自己是理科天才的证据。因此,在这种“正向心理循环”中,成功的事实进 一步强化成功的信念,如此循环往复乃至无穷,此人也就真的成天才了。
因此,正如薛涌在其著作《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所说:“当一个人相信 自己是数学天才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 天才,甚至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也努力为自己创造证据。”可见,兴趣和自 信相辅相成。相信自己能干,有了自信,就会对所做的事感兴趣。当然,有 了自信也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也许有人会说,有自信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自信过度,就会变成自 负,还是不能够从失败的结局中逃开。确实,自信的人很容易走向自负。放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外显的自信更不被人认同,觉得是“抢风头”“巧 言令色”“虚夸”……恐怕这些都是误会。自信并不必然是虚夸,不踏实是 个很不好的毛病,但并非自信的人都不踏实。合理的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更大 成功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