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航空器适航性概述
1.1 航空器适航性的定义与内涵
1.1.1 定义
1.1.2 内涵
1.2 航空器适航性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航空器适航性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航空器适航性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 航空器适航性法规
2.1 规章概述
2.2 美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文件
2.2.1 法规性文件
2.2.2 非法规性文件
2.2.3 民用航空产品设计和生产合格审定中的常用文件
2.3 其他**和地区民用航空器适航文件
2.3.1 欧洲联合航空要求(JAR)
2.3.2 苏联和经互会民用运输机统一适航标准(EHЛГ—C)
2.4 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
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2.4.2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文件体系
2.5 美国军用航空器适航性审查准则(MIL—HDBK-516B)
2.5.1 目的
2.5.2 适用性
2.5.3 定义和缩略语
2.5.4 军机适航性审定内容
2.6 美国国防部系统**标准(MIL—STD-882D)
2.6.1 目的
2.6.2 定义
2.6.3 一般规定
2.7 其他**和地区军用航空器适航性体系
2.7.1 英国军用航空器适航性体系
2.7.2 加拿大军用航空器适航性体系
2.8 我国军用系统**性通用规范(GJB 900—90)
2.8.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8.2 一般要求
2.8.3 详细要求
第三章 航空器初始适航管理
3.1 概述
3.1.1 初始适航管理的内涵
3.1.2 初始适航管理中适航部门的基本责任
3.1.3 初始适航管理的基本内容
3.2 航空产品的型号合格审定
3.2.1 型号合格证的申请
3.2.2 适航标准和管理要求
3.2.3 设计审查和符合性要求
3.2.4 试验、试飞及符合性检查
3.2.5 设计批准及设计更改批准
3.2.6 型号合格证件的管理和监督
3.3 航空产品的生产许可审定
3.3.1 生产许可审定的申请
3.3.2 质量保证系统的要求
3.3.3 生产许可审定的程序
3.3.4 生产许可证件的管理和监督
3.3.5 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审定
3.4 航空产品的适航性审查
3.4.1 适航证和特许飞行证
3.4.2 适航性检查与确定
3.4.3 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
3.4.4 进出口航空产品的审定与认可
3.5 合格证件的完整性保持
3.5.1 持续性监督检查
3.5.2 适航指令
3.5.3 使用困难报告和调查
3.5.4 事故调查
第四章 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
4.1 持续适航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4.1.1 持续适航管理的依据
4.1.2 持续适航管理的目的
4.1.3 持续适航管理的现状
4.1.4 持续适航管理的意义
4.2 持续适航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及其责任
4.2.1 航空器适航部门
4.2.2 航空器设计和制造部门
4.2.3 航空器使用和维修部门
4.3 持续适航管理工作三要素
4.3.1 维修单位的合格审定
4.3.2 维修人员的资格评审
4.3.3 航空器适航性的监督
4.4 持续适航管理对维修单位的要求
4.4.1 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审查与监督的目的
4.4.2 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审定工作程序
4.4.3 制定部分军用运输机持续适航管理法规性文件
4.4.4 军用运输机维修持续适航管理工作改革方案
第五章 航空器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5.1 概述
5.2 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5.3 机载系统适航性确认与验证
5.3.1 定义
5.3.2 概述
5.3.3 目标
5.3.4 过程
5.3.5手段/工具
5.3.6 连续生产/航路使用
5.3.7 文件
5.3.8 小结
5.4 适航条款验证案例研究
5.4.1 适用条款
5.4.2 程序
第六章 航空器机载系统和设备**性评估方法
6.1 适用范围
6.1.1 目的
6.1.2 预期的文件使用者
6.1.3 如何应用本文档
6.2 相关文件
6.2.1 引用的文献
6.2.2 定义
6.3 **性评估过程
6.3.1 **性评估简述
6.3.2 功能危险分析
6.3.3 初步系统**评估
6.3.4 系统**评估
6.3.5 飞机**评估方法的选择
6.4 **性评估分析方法
6.4.1 故障树、关联图与马尔可夫分析
6.4.2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6.4.3 故障模式与影响概要
6.4.4 共因分析
……
第七章 系统**性评估实例分析
第八章 军用航空器适航性的发展
第九章 军用航空器适航性的特殊性
第十章 军用航空器适航性审查体系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